软件开发中的破窗效应
作者: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 2012/6/18 14:02:37 ] 推荐标签:
应该有很多人已经知道破窗效应这个社会学(犯罪学)的词语,破窗效应先由社会学家JamesQ.Wilson和GeorgeL.Kelling在一篇名为《BrokenWindows》的文章中提出: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我们一直在喊敏捷开发,其实敏捷开发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消除浪费,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事情太难,让它简单,更简单。流程太重,让它轻点,更轻点。尽量扫清开发的障碍,消灭破窗形成的环境。下面我会从软件构建的很多方面来描述如何防止“软件开发中的破窗”。
脏代码
如果代码不整洁,后来人很难看懂,人们往往会对难以看懂的代码失去耐心,不愿意进一步了解。如果不能进一步了解一部分代码,也难以改进它,这样带来的一个后果可能有两点:1、这段代码被抛弃,然后重新编写。2、直接复制这段代码在别的地方使用。对于第一点,会带来软件开发中的浪费,而且再次编写也不可能能一部到位的编写正确,可能会引入新的bug。对于第二点,大家都知道重复代码是设计走向腐化的根源之一。
如果我们在编写代码时能不断的应用一些原则,确保我们的代码易懂,自描述。在开发新特性时还不断的使用重构手段,让我们的设计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我们能防止窗户被继续打破。
测试
没有测试,或者混乱的测试代码都是破窗滋生的环境。
没有测试
没有测试时,当我们想对一块代码进行重构,我们像没有带保险绳走钢丝,步履维艰,生怕一下子失去平衡,掉下悬崖。这样在我们的心中产生了惧怕重构的阴影,久而久之,我们不去重构。后带来的结果跟上面一段说的一样,设计不断的腐化,然后失去了控制。
如果有了单元测试,有了验收测试,当我们每做一下重构时,我们都可以从测试快速获得反馈,每当红条亮起时,我们知道我们破坏了一些已有的功能,我们停下来去修复,当绿条亮起时,我们知道现在处于安全状态,可以安心的继续重构。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我们会喜欢上重构。
混乱的测试代码
有很多人觉得测试代码不是交付给用户的产品代码,可以区别对待,我们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琢磨变量命名,方法命名,我们也不需要关注重复的代码。但是……
混乱的测试代码跟没有测试是一样的,甚至比没有测试更糟糕。我们以为我们有测试,但测试却给我们虚假的报告,当我们发现我们的重构破坏如此之深时,已经为时已晚。即使测试能给出真实的报告,但如果测试代码混乱,那么添加新的测试非常困难,我们会越来越惧怕添加新的测试。而且随着产品代码的演进,测试代码也需要伴随着演进,测试代码越混乱,我们越难以修改测试,让它反应出现在产品代码的状态。终于到了,大家决定抛弃测试,如是我们又回到了没有测试作保障的日子。
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测试代码的整洁程度比产品代码的整洁程度更重要,因为有了好的测试我们可以无忧无虑的重构我们的代码,即使现在我们的产品代码很糟糕也不怕,因为有了测试的保证,我们知道我们可以重构过去,如果我们只有混乱的测试代码,我们那一线重构的希望都没有了。
难以测试
可测试性是衡量代码的一项准则。既然是准则一般都很难达到,如果代码难以添加测试,在尝试几次之后,我们一般都会放弃编写测试的想法。当我们尝试对一段代码编写测试时发现,这块代码铁板一块,与太多的其他类耦合,需要传入很多重型对象的参数,比如与设备交互的代码,与数据库交互的代码相耦合,这些重型对象很难模拟或插桩。没有办法,在进度的压力下我们只有放弃添加测试的想法了,那么如上面一样,代码像草原上奔跑的野兽,失去了控制。
编写可测试性的代码是困难的,要将糟糕的代码改进成可测的代码尤其困难。但有一个诀窍,我们可以先编写测试,用测试驱动出我们的产品代码,这样一开始我们获得了一个个测试套件,将我们的产品代码稳稳的固定在那里,像走钢丝时的保险绳;不仅如此,我们还获得了可测试性的代码。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性能测试之测试环境搭建的方法
2020/7/21 15:39:32软件测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企业所重视的呢?
2020/7/17 9:09:11Android自动化测试框架有哪些?有什么用途?
2020/7/17 9:03:50什么样的项目适合做自动化?自动化测试人员应具备怎样的能力?
2020/7/17 8:57:06几大市面主流性能测试工具测评
2020/7/17 8:52:11RPA机器人能够快速响应企业需求,是怎么做到的?
2020/7/17 8:48:05Bug可以真正消灭吗?为什么?
2020/7/17 8:43:03软件测试基本概念是怎么来的?软件测试生命周期的形成历经了什么?
2020/7/16 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