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软件测试 > 软件项目管理 > 团队管理 >
产品团队管理经验
作者: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 2013/8/7 14:46:24 ] 推荐标签:

不仅仅如此,因为接收产品周报的频道人员通常级别不高,我还要为整个产品部做一点公关。于是每个月的后,我会对所有主编以上人员群发一份简洁的产品部月报,把全部项目进展列一份清单,免得大家说不知道你们产品部在干什么。废话,开发人员少项目周期长,一季度下来发不了几个版本,哪里像你们天天都在发稿子做专题。

类似的一系列措施执行下来,效果非常明显。一半频道对产品部的评价提高到了80分以上,09年一季度在公共部门里高分率第一。但还有一半频道,单子丢给你不管了,既不看周报也不作日常交流,单方面的要求达不到发飙。那我真没辙了……我脾气也不好,上去吵。善哉,刚烈有罪。

4、总结

稀里哗啦写了这么多,可以看出来一件事情,是我很爱搞制度。这在网站部是出了名的,却是个坏名声。大佬有个说法是制度越少越好,多了没效果,或者说约束多了互相冲抵、稀释。我觉得这是错的。下属是否重视制度,在于是否有配套的监控奖惩,这个制度是否能刺激到他。但制度越多,监控奖惩的管理成本越高,把管理变成一桩体力活。所以大佬很不赞同。

如果管起来这么辛苦,我为什么还要搞许多制度出来呢?

因为很多道理靠喊口号提高觉悟是没有用的,靠抽查和骂人也没用。上面写得很清楚,比如没有用研人员和配套的提单要求,我怎么督促策划组坚持做用户研究呢?没有每月计划监控与雷仪式,我怎么督促大家提高进度意识呢?没有曝料会,我怎么督促大家保持产品研究呢?没有产品周报,我怎么督促大家与频道积极沟通呢?

“督促”这两个字如果不想变成空话,屁话,必须拿出有规律的监控奖惩在后面撑着,好再加上“仪式化”的效果放大器,那是制度。

这时有人可能要质疑我,你招聘更合适的人不行了吗,你的团队进度意识不够强,研究热情不够高,沟通意愿不够主动,这明明是人的问题啊。

是的,是人的问题。但在广州这个地方,针对产品人才,在提高招聘效果和加强制度监督之间,后者对我更实用一些。更重要的是,制度执行的目的不是做拿摩温,而是用制度来引导团队,培养好的习惯和氛围。制度执行到某个时间段,大家都接受它了,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做事方式,这时再放松监控,管理成本也下去了。制度本身不会地久天长存在,而是与时俱进。我追求的也不是招聘“完人”,而是团队的共同进步。

举例来讲,我09年调动到杭州,整个工作环境变得厉害,以前的很多制度都不适用了,必须放弃掉哪怕是成功的经验,然后根据新的环境去设计新的制度。

另一个关键点是,设计制度与设计产品没两样,用户是你的下属。设计前要做用户调研,实施后也要做效果分析,灵活调整这些制度——改进它或者放弃它,别死扛着放不下去面子。如果用户体验很差,执行效果很差,算你“令出如山”也顶屁用。如果制度的改良能提高体验和效果,别人未必在乎你“朝令夕改”。当然改版不能太频繁,有个节奏上的度。

那么,我辛辛苦苦搞了这么多制度,终的效果怎么样?部门氛围倒是积极上进,团队凝聚力很强,然则5个季度里产品部拿了4个C,不是倒数第一是倒数第二。气得有次我在机场对大佬怒吼:“2C辞退,你为什么还不开除我!”

既然我这么冒火,说明对考核结果不服(过几天再发一篇分析考核制度建设性的日志)。但这个事情没法谈,你是考核的loser啊,你说什么都会被认为是自我辩解,“狡辩”嘛,“找理由”嘛。算球,我在月会时几次对部门大声讲,我不服考核,但必须服从管理。我仍然以A部门的荣誉感与大家并肩奋斗。我们并不为了考核而工作,而是为了自己的产品追求努力工作。

唉,现在已经没有这个产品部的独立编制了,部门重组了,人全散了,我那5个季度的团队建设心血荡然无存。不过,管理经验都能带走,我也完成了从媒体内容到产品设计的转型。严格说起来,还是应该感谢网站部给我这个转型的机会。我对自己管内容中心那5个季度的评分是65,对管产品业务那5个季度的评分是75,一步步成长起来是件美好的事情,至少比怨天尤人,自以为怀才不遇更好。

向各奔前程的兄弟们凌空致意。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软件测试工具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诚聘英才 | 申请使用列表 | 网站地图
沪ICP备07036474 2003-2017 版权所有 上海泽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ZeZhong Softwa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