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的软件测试
作者: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 2013/6/3 13:29:14 ] 推荐标签:
● 目的:保证需求质量
● 手段:针对需求开展测试设计
● 测试设计面临的挑战:
1、测试准则不确定(测试是比较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过程,预期结果了解的人群是开发、需求人员还是客户?答案未知,但是如果需求的质量更高些的话,会更利于更准确的知道预期结果)
2、测试无穷尽:要用少的用例覆盖尽可能多的需求,如何挑选合适的用例显得尤其重要
3、用例执行pass是否真正代表对应场景或功能pass =>缺陷隐藏效应证明不一定,那么在挑选用例时如何做到,RBT会有所考虑
RBT是如何实现上面所提挑战的?
● 为什么要基于需求来开展测试?
1、导致软件失败的原因如下:
a)需求不完整
b)需求多变
c)需求缺少来自用户的实际输入
从而导致仅有60%~70%的需求交付量,且此其中50%左右的需求未被使用过,而开发团队针对这些未使用过的需求,投入了大量精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
2、BUG分析缺陷来自哪个阶段?=>60%来源于需求阶段(怎么有效区分BUG是哪个阶段?)
● RBT解决的是偏重型的测试问题(考虑项目的可适用性),是针对每条需求进行分析设计
● RBT倡导的思维是先测试,再构建
● RBT过程两大步:需求模糊度分析、因果图方法进行测试设计
1、需求模糊度分析
实际是分析需求是可测试的、可观察可触发的、结果是确定的(结果是确定的指:给定输入后,能准确得出其的结果,对于输入A,结果为C,再次输入A,结果为B的情况则是不符合“结果是确定的”原则。当出现这种情况,则需求是肯定有问题的)
2、因果图方法进行测试设计,以下是几类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
a)根据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环境参数来设计用例的情况:30%左右的覆盖不乐观,且异常考虑不充分,依赖时间的场景无法覆盖
b)依据直觉进行设计的情况:依赖测试者经验,覆盖不确定,只能代表执行过的是OK,不能证明其完整覆盖度
c)组合测试设计的情况:所有场景组合全部覆盖,量太大
d)因果图方法设计的情况:借鉴了硬件领域的一些工程算法,覆盖率高
● RBT方法选择用例的标准:
1、体现变量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2、体现每个变量各种状态间的约束
3、考虑各节点的可观察性,如下面的例子
例子:
A、B、D、E全为T,C、F、G均为True,假定当A恒为False的缺陷存在时,直接通过对G的观察是无法发现此缺陷的,因为C、F是不可观察的
4、需测试哪些功能块
相关推荐
更新发布
功能测试和接口测试的区别
2023/3/23 14:23:39如何写好测试用例文档
2023/3/22 16:17:39常用的选择回归测试的方式有哪些?
2022/6/14 16:14:27测试流程中需要重点把关几个过程?
2021/10/18 15:37:44性能测试的七种方法
2021/9/17 15:19:29全链路压测优化思路
2021/9/14 15:42:25性能测试流程浅谈
2021/5/28 17:25:47常见的APP性能测试指标
2021/5/8 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