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陷的定义:
   ①软件未实现需求和规格要求的功能;
   ②软件出现了需求和规格指明不该出现的错误;
   ③软件实现了需求和规格未提及的功能;
   ④软件未实现规格未明确提出但应该实现的内容,软件难理解,不易使用,运行缓慢或者最终用户会认为不好;
   ⑤测试用例执行中发现的与预期结果不符的现象都是缺陷。
   二、缺陷的分类:
   1.按处理状态分:新提交的、待审核、待定位、待修复、修复中、待合入新版本、待确认的、关闭
   2.按处理意见分:已修改的、不是问题、无法修改、延期解决、无法重现、需求变更、设计缺陷
   三、缺陷的分布特性:
   1.集结,缺陷喜欢扎堆,发现的缺陷多并不代表缺陷完全暴露;
   2.抗药性,同样的测试思路,测试用例测试进行得越多,新缺陷就越难发现,某些缺陷只有在很特殊或者很极端的情况才会被触发,有一些原因导致我们不修复某些缺陷:没有足够的时间、不算真正的缺陷、修复的风险太大,不值得修复。
   四、缺陷的严重等级:
   致命:软件无法运行、主要功能丧失或者很大可能性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严重:软件的次要功能丧失,或者主要功能在特定情况下会出错;
   一般:软件在某些情况下会出错,但造成的后果影响不大轻微;软件在某些情况下会出错,但造成的后果影响很小;
   优化建议:软件微小的优化或建议类。
   五、缺陷优先级:
   立即解决、高、中、低
   六、缺陷管理流程:
   1.发现者填写《缺陷跟踪单》交给审核负责人;
   2.审核负责人作初步判断,将单子转给开发人员进行问题定位 ;
   3.开发人员定位出问题原因,并进行缺陷的修复;
   4.开发人员将修复后的代码提交给审核负责人;
   5.审核负责人决定,将该修复安排在哪个版本中合入,归档;
   6.测试经理组织测试,测试人员对该修复进行验证-回归测试。
   七、缺陷报告的注意事项:
   1.编号、标题、严重程度、紧急度、软件版本、描述、重现步骤附属物(抓图,录像,前后台日志)
   2.描述 (Description),简洁、准确,完整,条理井然;
   3.检查拼写和语法错误;
   4.尽量使用业界短语;
   5.每一个步骤尽量只记录一个操作,保证用的表达术语和表达方法简洁;
   6.每条错误报告只包括一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