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测试管理平台twork,那么把这些功能集成到一起,不再是梦想。下面我描述一下理想的沉淀文档的管理方式和使用场景。

  首先,当一个project刚开始的时候,测试团队会进行需求功能点分解,然后产生一个目录树,基本的原则是遵照“项目、模块、功能点”这样的层级来组织,目录树层级不宜太深。这棵“树”,是以后测试组文档管理的主干,在主干的每个分支(也是目录)上,我们可以添加各种类型的沉淀文档,这些文档都以独立的对象形式,保存在数据库里,并不是作为目录的description,它们有本质区别。在twork里,这些目录有一个全新的概念:“测试集”。

  在测试集下,首先是可以管理“测试用例”,这个功能现在已经实现了,本文不再细说,重点说说另外几个类型。业务逻辑、测试逻辑、测试工具,开发用到的技术,这几个类型的沉淀文档,比较类似,都是比较独立的一篇一篇文章,一般每个测试集下,会有大约10篇左右的文档,当你选中某个测试集,可以在一个列表页面看到这些文档。

  经典bug是一个比较特殊文档类型。在每个project空间,都会有bug管理功能,每一个功能点下,都会出现很多bug,不过这些bug并不需要全部出现在对应的测试集下,而是要有选择。当测试人员觉得某一个bug具有代表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把这个bug上升为“经典bug”,然后写下一些bug的分析说明,其实是给这个bug打一个标记,同时产生一个沉淀文档(不知不觉说到物理设计上了)。在测试集里需要用不同的展示方式来显示“经典bug”。

  到此为止,各种文档仍然是按照“业务逻辑”的目录结构来组织的,这样能够满足一部分读者的需求,但是沉淀文档库的作用还没有被完全发掘出来,因为文档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业务,还有很多其他的索引方式。比如说,很多测试工具和经典bug,都和前端JS有关,那么把这些文档放在一起阅读,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因此,需要我们为沉淀文档库建立网状的关系结构,具体的设计可以参考微博的标签功能,比如当用户在标签里写下“音乐、篮球、动画”这些标签以后,那么系统可以找到跟他拥有相同或者相似标签的人,然后推荐给他。

  在测试沉淀文档中,主要有四类标签。一是文档所属的project,比如“购物车”、“收藏夹”这些都是project;第二类是开发技术,比如“JS”、“Oracle”、“Spring”;第三类是测试类型,比如“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回归测试”;第四类是测试工具:“QTP”、“firebug”等等。其实除了这四类,大家可以随意定义标签类型,因为标签的填写是全开放式的,不像业务的分类那样,需要有比较严格的目录层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类标签的值需要统一,比如QTP和quick test pro其实是一回事。

  下面举个例子,比如我在看一个bug的时候,发现这个bug很典型,需要沉淀下来,那么先保存为经典bug;这个bug跟购物车和收藏夹这两个项目有关,加上这两个标签,另外bug主要原因是前端JS的逻辑错误,那再加一个JS标签,发现这个bug需要用到firebug的一个功能,那再加一个firebug标签。好了,对这个bug的沉淀做完了。下面我们看看这个bug会在哪些场景里出现。

  假设刚才那个bug是出现在A测试集中的一个测试用例上,那么当读者选中A测试集时,会看到这个bug;如果读者想看看近期“购物车”出现的经典bug,她可以直接输入“购物车”,系统会把这个bug搜出来;如果读者想学习JS相关技术,想知道淘宝出过哪些JS的bug时,也能看到这个bug;如果用户想学习使用firebug这个工具,想看看这个工具能发现哪些具体的bug,他也能看到。

  不仅仅是经典bug,其他类型的沉淀文档,都有标签功能。标签可以让沉淀文档产生类似于神经网络的关联,当你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系统可以根据这篇文档的标签,找出关联的文章,推荐给你,推荐的先后顺序,有一定的算法,比如说,访问多的文章,排前面;作者和读者在同一产品线,那么文章排前面,等等,这些算法需要慢慢思考,完善,不再说了。标签功能可以说是知识库的核心,它能够摆脱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的关联关系,让信息完全活起来,方便读者找到需要的文章。

  到这里我心目中理想的知识沉淀模式都说完了,其实这篇文章也是一份产品的PRD,一会我发给twork组和各位leader进行评审,大家有想法直接找我聊。我想知识沉淀应该是很多人心中的痛,现在机会来了,大家一起努力构建一个科学的测试文档知识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