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软件测试 > 软件项目管理 > 开发管理 >
对软件研发项目管理的深入探讨
作者: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 2013/8/21 10:24:16 ] 推荐标签:

首先,确立项目经理角色,符合一般公司的管理模式,比较容易被接受。如果有多人同时负责的话,容易产生责权理不清楚,互相扯皮的现象。有一个项目经理对项目完全负责,遇到问题容易很快得到解决;他作为项目组代表,负责向上级汇报工作,能使其他人全力投入到项目中,而不至于在日常的事务中耽误太多时间,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管理者联盟

在原来的很多项目中,大多都没有设置产品管理角色,他的工作一般由项目经理兼任。这样的做法已证明存在很多问题,会使项目经理精力分散,而且产品管理的任务和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也不大相同,如果叫一个人负责,怕两头都顾不上搞不好。在产品管理组中,根据项目的大小,可以设置两个负责人,一个代表用户确定需求,另一个主要负责测试,但由前一个负总责。因为只有用户代表认可了的产品品质,才是真正可以交付的品质。

产品管理经理(以下简称产品经理)是项目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可以对技术不是很精通,但是必须对产品所服务的领域非常熟悉,好是领域专家,在他的带领下,项目才不至于偏离预先设定的前景范围。他必须对产品的需求能作出很好的把握,在适当的时候能进行流程重组,对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有终决定权。根据我们的经验,通过设定产品经理,主要的感觉是产品受用户的欢迎程度增加了,无用的特性少了,因而也更容易成功。

开发组主要负责产品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及代码实现,这和一般项目中的开发人员差不多,不再赘述了。blog.mypm.net

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样组建的开发团队既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有良好的产品质量。没有设置产品管理角色的团队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开发人员往往喜欢凭他们的主观臆想来设定产品的某些功能,终导致产品易用性极差,不容易为用户所接受。

3.2软件过程管理

MSF开发过程总的来说是一个基于里程碑的,迭代的,风险驱动的过程。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①进度计划留有余地;项目管理培训

②通过风险管理减少不确定性因素;

③通过快速原型法尽可能使产品稳定和可预测;

④缩短生命周期;

⑤重视创新使资源和性能效率大化;

⑥拆分大项目等。

在过程模型上,主要包括四个重要里程碑:

①前景/范围确认;

②项目规划确认;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③开发完成;项目管理培训

④对外发布。

我们把MSF的各个阶段对应到传统的项目开发各阶段,目的是使公司所有人员便于理解和使用。其中“前景范围确认”对应传统的“可行性分析”;“项目规划确认”对应“需求分析”和“项目计划”;“首次运行”对应“开发完成”,“发布”的意思和传统基本相同。同时,我们也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对流程进行了相应调整,把整个流程分为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开发计划、开发过程和结项总结五个阶段,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3.2.1可行性分析项目经理圈子

按照ISO9001的要求,在软件开发前有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讨论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一般公司项目也都会经历这一阶段。做可行性分析一般由未来的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共同完成,讨论该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和潜在的风险等。很多小公司在做项目前都没有这个过程,往往是不管自己的实际情况,匆忙上马,遇到项目接,结果是做一个死一个,成功的很少。项目管理者联盟

在做可行性分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公司以前的各种技术和市场积累,还有目前的资源可用性情况,特别是要做好风险分析。我以前碰到过这种情况,一个项目的领域和公司以前的领域不尽相同,在立项前没有充分考虑各种情况,认为这个项目比较简单,应该没什么问题,结果是没有做得很成功,进度上也拖了一段时间。在后来结项分析的时候,认为主要的问题是领域的区别造成了公司内部没有人对该领域特别熟悉,缺乏领域专家,并对上述风险估计不足,也没有对风险进行较好的管理,所以造成了项目的不成功。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上面提到,可行性分析一般是由未来的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完成,必要时还需要市场人员的参与,项目经理主要考虑技术可行性,包括项目初估计的进度表和资源需求情况;产品经理主要考虑市场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是针对软件产品而言)。只有预先对各种问题进行完备的分析后,才能得出正确的决策。不要到后来因为那些事先没考虑到的,但应该想到的各种原因造成项目失败;或者虽然完成了,但是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不能给公司带来较好的收益。

只有在可行性分析通过评审,公司高层认可的情况下才能付诸实施。通过可行性分析,揭示了即将面临的各种问题及风险,使得公司内部对该项目有了一致的认识,在后来的资源申请上也更容易得到高层支持,更易于导致项目成功。那种只有一个想法,开始实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可以是单兵做战,但决不是公司行为。项目管理论坛

3.2.2需求分析

需求管理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一般的MIS型项目中,准确的把握需求往往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但需求管理也是个困难的过程,据我所知,太多项目的需求都没有良好的管理过程,往往导致项目后期的大量修改或者直接使项目失败。

需求的管理主要由产品经理负责,其中终用户(end user)的实时参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需求采集阶段,我们主要采用了原型法,使用VB或者FrontPage建立终产品的界面,然后把功能实现和界面一一对应起来,和用户进行讨论,并不断的修改界面。终在基本达成一致后,对应原型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评审后纳入基线管理。

在后面的开发中,我们必须保证终产品界面和原型基本一致,如有变更,则必须提交项目组和客户讨论。根据我们的经验,的产品经理+用户参与+原型法=良好的需求说明。项目管理论坛

在需求的制定过程中,产品经理必须和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使项目组全体都参与到需求分析中来,并共同确定需求的关键特性: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软件测试工具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诚聘英才 | 申请使用列表 | 网站地图
沪ICP备07036474 2003-2017 版权所有 上海泽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ZeZhong Softwa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