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冗余数据的取舍
  上篇的“树型关系的数据表”中保留了一个冗余字段,这里的例子更进一步——添加了一个冗余表。先看看例子:我原先所在的公司为了解决员工的工作餐,和附近的一家小餐馆联系,每天吃饭记账,费用按人数平摊,月底由公司现金结算,每个人每个月的工作餐费从工资中扣除。当然,每天吃饭的人员和人数都不是固定的,而且,由于每顿工作餐的所点的菜色不同,每顿的花费也不相同。例如,星期一中餐5人花费40元,晚餐2人花费20,星期二中餐6人花费36元,晚餐3人花费18元。为了方便计算每个人每个月的工作餐费,我写了一个简陋的餐记账管理程序,数据库里有3个表:
  员工表(Clerk_table)
  名称     类型    约束条件   说明
  clerk_idint无重复员工标识,主键
  clerk_namechar(10)不允许为空员工姓名
  每餐总表(Eatdata1)
  名称     类型    约束条件   说明
  totle_idint无重复每餐总表标识,主键
  personschar(100)不允许为空餐员工的员工标识集合
  eat_datedatetime不允许为空餐日期
  eat_typechar(1)不允许为空餐类型,用来区分中、晚餐
  totle_pricemoney不允许为空每餐总花费
  persons_numint不允许为空餐人数
  餐计费细表(Eatdata2)
  名称     类型    约束条件   说明
  idint无重复餐计费细表标识,主键
  t_idint不允许为空每餐总表标识,和Eatdata1.totle_id关联
  c_idint不允许为空员工标识标识,和Clerk_table.clerk_id关联
  pricemoney不允许为空每人每餐花费
  其中,餐计费细表(Eatdata2)的记录是把每餐总表(Eatdata1)的一条记录按餐员工平摊拆开,是个不折不扣的冗余表。当然,也可以把每餐总表(Eatdata1)的部分字段合并到餐计费细表(Eatdata2)中,这样每餐总表(Eatdata1)成了冗余表,不过这样所设计出来的餐计费细表重复数据更多,相比来说还是上面的方案好些。但是,是餐计费细表(Eatdata2)这个冗余表,在做每月每人餐费统计的时候,大大简化了编程的复杂度,只用类似这么一条查询语句即可统计出每人每月的寄餐次数和餐费总帐:
  SELECT clerk_name AS personname,COUNT(c_id) as eattimes,SUM(price) AS ptprice FROM Eatdata2 JOIN Clerk_tabsle ON (c_id=clerk_id) JOIN eatdata1 ON (totleid=tid) WHERE eat_date>=CONVERT(datetime,'"&the_date&"') AND eat_date
  想象一下,如果不用这个冗余表,每次统计每人每月的餐费总帐时会多麻烦,程序效率也够呛。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增加一定的冗余数据呢?我认为有2个原则:
  1、用户的整体需求。当用户更多的关注于,对数据库的规范记录按一定的算法进行处理后,再列出的数据。如果该算法可以直接利用后台数据库系统的内嵌函数来完成,此时可以适当的增加冗余字段,甚至冗余表来保存这些经过算法处理后的数据。要知道,对于大批量数据的查询,修改或删除,后台数据库系统的效率远远高于我们自己编写的代码。
  2、简化开发的复杂度。现代软件开发,实现同样的功能,方法有很多。尽管不必要求程序员精通绝大部分的开发工具和平台,但是还是需要了解哪种方法搭配哪种开发工具的程序更简洁,效率更高一些。冗余数据的本质是用空间换时间,尤其是目前硬件的发展远远高于软件,所以适当的冗余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我还是在后再强调一下:不要过多的依赖平台和开发工具的特性来简化开发,这个度要是没把握好的话,后期维护升级会栽大跟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