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运营商定制模式为中兴营造了一个坚固的围城,B2C市场的转型迫切需要中兴打破这个僵局,从渠道、产品和品牌进行全面变革。曾经的“中华酷联”已经变身为“华联酷小”,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曾学忠能够带领中兴通讯冲刺胜利吗?

  在侯为贵眼里,中兴通讯并不是互联网公司,但是需要互联网思维,他们把互联网当做中兴通讯转型的基本原则之一。

  2014年元旦过后的第一次讨论会,吕钱浩出门前因为穿衣问题犹豫再三,直到后一分钟才下定决心,决绝地脱下了习惯穿的黑西服,换上花衬衫和休闲裤。

  一路上吕钱浩心里都在打鼓,在公司管理层的会上这样穿真的可以?直到推开会议室的大门,看到其他穿的五颜六色的公司员工,吕钱浩心里的石头才终落地。这在以前是极少出现的。作为中兴通讯手机产品战略发展部部长,吕钱浩更是坚持以身作则,在任何场合都传递严肃,不拘言笑。

  这个改变来源于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新掌门曾学忠。在曾的想法里,西服代表系统设备企业的刻板形象,不贴近大众消费者。“我们要改变,我们要重新定义。我希望用这种‘改变’能给中兴手机带来变化,希望我自己转变的一小步,能推动中兴手机的一大步。”

  2013年后,中兴通讯宣布了几项重大组织架构和人事变动,具体包括:成立终端事业部并独立运营,曾学忠将接替何士友全面负责未来终端业务的运营。

  调整的目的只有一个,那是中兴通讯在加速向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终端战略”转型。曾学忠,这个被中兴通讯内部称为“曾十亿”的少壮派,在中兴通讯营销一线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销售业绩,也是基于此,他和消费者用户的距离更近,能够先以用户体验为导向,这和中兴通讯转型的步伐一致。

  一段时间以来,中兴通讯依靠运营商定制模式创下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四的辉煌。但随着价格战的扩大以及小米等互联网公司的成功逆袭,运营商定制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中国市场,开放性渠道将是未来之选。

  曾学忠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同时对接手手机业务显然是有准备的,他不仅对手机业务思路清晰,连新发布的旗舰手机Grand SII的配置都非常清楚。上任一周后,他提出了重新定义的“3C战略”:首席体验官 (Chief Experience Officer)、“互联网细胞”(CELLS of INTERNET)、聚焦消费者(Consumers Focus)。

  不过,他的愿想并不容易实现。中兴通讯信奉了十几年的运营商B2B思维并不容易扭转,在2013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中,运营商渠道依旧占到了80%。而且在小米这样能够玩转互联网公司的冲击下,曾经的“中华酷联”已经变身为“华联酷小”,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曾学忠能够带领中兴通讯冲刺胜利吗?

  困境求破

  曾学忠如今有了另一个身份:Chief Experience Officer(首席体验官)。

  近半个多月以来,曾学忠都要空出时间去参与中兴通讯旗舰手机Grand S和Grand Memo每款产品的整个流程,包括产品的定位、研发、上市以及营销等。

  而更重要的一件事是,体验过后,曾要告诉该团队本款产品是否符合它定位人群所希望的体验,是否具有差异化创新,然后做产品调整。“我们要有互联网细胞,用互联网的热情去拥抱用户,形成中兴自己的粉丝。曾总身先士卒,他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后都是中兴产品的代言人,负责发布产品。”吕钱浩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信号。“在以前,领导层的决策还停留在评估产品成本、业绩等层面,并不需要亲自体验产品。”吕钱浩介绍。

  那时候,运营商定制市场是中兴通讯重要的商业基础,凭借和全球运营商的合作,中兴通讯智能手机顺利挤进全球智能手机的前四强,2013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000万台。

  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模式大获成功,2013年8月,小米市值已经突破100亿美元,罗永浩的锤子科技手机还没露面已融资7000万元。

  中兴通讯中国区手机业务却表现不佳。走社会渠道的几款产品Grand Memo和Grand S销量都非常惨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2013年第三季度,中兴通讯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由上年同期的10%下降到了5%,排名下滑到第七位。

  去年一年,曾稳坐第一把交椅的诺基亚(6.86, -0.17, -2.42%)以72亿美元的低价卖身微软(36.8, 0.75, 2.08%);被谷歌(1123.83, -36.27, -3.13%)收购的摩托罗拉(56.08, 0.00, 0.00%)不断裁员;曾因“9·11”走红的黑莓(9.89, -0.56, -5.36%)在寻求出售与自救中挣扎,将研发的重任托付给了富士康;HTC虽然重金营销,但是颓势依然无法改变。国内4大手机厂商“中华酷联”仅市场份额差了苹果(546.07, -10.11, -1.82%)和三星一大截,更别提被甩了好几条街的利润了。

  正如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所言,无论是传统的电信业还是新型的互联网,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如日中天的企业或不断瘦身,或被并购,或逐渐消失;而另外一些企业由于创新迅速或模式独特而突飞猛进。这种情况下,如果固守电信业或许还能赢得一席之地,但如果固守传统的电信思维,那未来必将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