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十:

  作者:ppent

  分析内容:

  个人认为本案例的焦点是如何控制开发人员提交代码、打包版本的质量,而与测试人员何时介入项目是没有很大的联系的,还有楼上说的通过入口标准、检查后再测试,那是事后的补救办法,但还是可以减少测试人员不必要的资源投入。我的看法:

  1、记录每个提交代码、编译打包版本的质量情况,每月/季度进行发布。让大家清楚的看到本阶段的各个版本中谁犯了了“没有更新新的代码、打包错误、bug没有改好、bug改这个错那个”的错误。有了这样的统计结果,相信以后不管是开发人员还是打包人员都会更加小心的。

  2、如果有必要,可以根据上面的结果建立奖惩制度。

  3、采用配置管理工具,进行良好的版本管理,防止代码更新遗漏、错误的情况。

  4、如果是接近发布的版本,慎重起见为了防止改bug而带来的新的bug,需要评估每个bug修改的难度、优先级、风险等,是否有良好的解决办法,或者在下个发布版本中修改。

  分析十一:

  作者:小胖子

  分析内容:

  前面几位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都是使用过的,但是制度是理想的,实施起来不是很理想。我遇到一个开发人员写的程序,基本上是无法使用没有一点是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写的。但是我还是耽误了两周的时间,后我在例会上向项目经理提出了正式的交涉,才引起公司的注意。终那个开发人员因为工作能力问题离开了公司。

  分析十二:

  作者:自得其乐

  分析内容:

  我们公司现在的做法是在提交测试之前由开发人员先做VT,测试人员拿到新版本后也是先做快速测试,没有大的功能性问题才接受该版本,如果随便点一个功能报底层的错误,说明开发VT没有做好,可以打回该版本,由测试员提交delay报告,说明这个版本延迟提交的原因。由管理中心进入来跟踪查找原因,所以长期这样开发人员一般对于提交的版本还是比较谨慎的。

  分析十三:

  作者:chimi

  分析内容:

  在我单位,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1、BUG 的跟踪要抓紧,必须有一个BUG的跟踪系统来管理BUG。

  2、版本的发布和测试版本的管理,要以BUG 管理系统为依据。

  3、新加功能的跟踪也可以用BUG 管理系统那里实现。

  4、每次开发人员修改了BUG 或者是 完成了新添加的功能,都必须在BUG 管理系统那里作说明。

  5、每天安排一个指定时间来获取新版本的程序来做测试,当然之前要确认他们都更新了代码,编译服务器也要准时、成功的编译好测试的版本,确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都作了记录(记录到BUG 的管理系统)。

  6、开始测试新版本的程序。只要其中一环还没有完成,那部分的内容不作为测试考虑。

  分析十四:

  作者:nio

  分析内容:

  其实作为测试来讲,没有必要关注这个问题。

  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至于版本问题,以及BUG有没有修好,那不是我们测试人员要关注的。我们要做得是如实的反应问题。

  这个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测试人员有太多的意见(牢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告诉开发人员,在这个版本中有些BUG并没有修好,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则和测试一点关系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