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个人总结
作者: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 2013/10/8 14:15:03 ] 推荐标签:
开发模型
大棒开发法
优点:思路简单,通常可能是开发者的“突发奇想”。
缺点:开发过程是非工程化的,随意性大,结果不可预知。
测试:开发任务完成后,修复较困难。
边写边改法(速成):有一个大纲。
瀑布法(典型的)
优点:易于理解、强调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确定何时能够交付产品以及何时进行评审与测试
缺点:不适应需求变化、各步骤分立、缺少风险评估、后期暴露问题
快速原型法
根据客户需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用户迫切解决的问题,完成可演示的产品,这个产品只实现重要功能,在得到用户的更加明确的需求之后,原型将丢弃。
螺旋模型法
优点:严格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强调各开发阶段的质量,提供机会评估项目是否有价值继续进行下去。
软件开发过程
1、需求调研
对客户调查所收集的详细信息。
以前软件的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
竞争对手的软件产品信息等。
目的:确定将要开发的软件产品应该具有哪些功能。
2、需求规格说明书
对客户需求信息进行综合描述。
包括用户未提出,但必须要实现的功能。
目的:针对产品进行定义并确定其功能。
3、设计说明书
架构、数据流示意图、状态变化示意图、流程图、注释代码
4、开发进度表
软件项目的开发进度通常使用Gantt图标来进行描述。
测试文档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软件测试报告、总结报告
目前企业对软件测试岗位的需求大。
身边软件都存在一定缺陷性。
注重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软件测试:使用人工或自动化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别。
测试结果:找出缺陷和故障、显示软件执行正确
目的:发现&修改缺陷、满足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优化软件品质
对象:软件测试不等于程序测试。软件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说明、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以及源程序、用户文档都是软件测试的对象。
测试环境:测试软件的时,软件运行的平台。
四条原则:真实、干净、无毒、独立
软件的生命周期:计划需求、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淘汰停用
软件在从需求、设计、编码、测试一直到交付用户公开使用后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和发现缺陷。
随着整个开发过程的时间推移,更正缺陷或修复问题的费用呈几何级数增长。
软件测试应该尽早开展。
软件测试覆盖整个软件生命周期。
周期性:测试、改错、再测试、再改错的循环过程。
测试停止的标准:根据单位时间内查出故障的数量和严重程序决定是否停止测试。
原则:
1、尽早和及时的测试。
2、测试前应当准备好测试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预期结果这两部分。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预期结果
3、测试输入应当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4、程序提交测试后,应当由专门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5、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6、测试用例的所有相关预期结果做全面的检查。
7、充分注意测试当中的群体现象。
8、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终分析报告,为维护工作提供充分的资料。
缺陷具有免疫性
每修复3-4个缺陷,一般会产生一个新的缺陷。
误区:
1、软件测试技术要求不高,至少比编程容易多了。
2、若发布的软件有质量问题,那是软件测试人员的错。
3、软件测试是测试人员的事,与开发人员无关。
4、根据软件开发瀑布模型,软件测试是开发后期的一个阶段。
5、有时间多测试一些,来不及少测试一些。
6、软件测试是非建设性的工作,甚至是破坏性的,测试中发现错误是对责任人工作的一种否定。
V模式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
V模式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需求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局限性:需求分析阶段隐藏的问题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发现。
W模型强调测试伴随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设计同样要测试。
W模型体现了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的原则。
软件质量是软件符合明确叙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文档中明确描述的开发标准,以及所有专业开发的软件都具有的隐含特征的程序。
软件的质量标准:产品质量(McCall、ISO 9126、Boehm)、过程质量(CMM、ISO 9000)
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
作用:科学地评价软件开发单位的软件能力成熟等级,帮助软件开发单位进行自检,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从而不断完善和改进单位的软件开发过程,确保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意义:迄今为止学术界和工业界工人的有关软件工程和管理实践的好的软件工程。
为评估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提供了标准。
为提高软件组织的生产过程指明了方向。
第一级(初始级):无秩序、无章法和步骤可循、依赖个别人
第二级(可重复级):已建立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对类似的应用项目,有章可循,并能重复以往所取得的成功。
第三级(定义级):用于管理的、工程的软件工程已实现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了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
全部项目均采用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适当和修改的标准软件过程来进行。
软件组织只有达到了第三级能力成熟度,才说明它的软件能力成熟了。
第四级(定量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度量标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定量的认证和控制。
第五级(不断优化级):通过对来自过程、新概念和新技术等方面各种有用信息的定量分析,能够不断地、持续性的过程进行改进。
相关推荐
更新发布
功能测试和接口测试的区别
2023/3/23 14:23:39如何写好测试用例文档
2023/3/22 16:17:39常用的选择回归测试的方式有哪些?
2022/6/14 16:14:27测试流程中需要重点把关几个过程?
2021/10/18 15:37:44性能测试的七种方法
2021/9/17 15:19:29全链路压测优化思路
2021/9/14 15:42:25性能测试流程浅谈
2021/5/28 17:25:47常见的APP性能测试指标
2021/5/8 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