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每次系统上线,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测试和开发团队都要提心吊胆的经过若干个不眠之夜。从高层领导到技术人员、测试人员不停的想象着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

  2005年11月1日,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系统发生大规模系统故障,导致所有股票交易全面告停,短短2个小时造成了上千亿的损失。经查明,故障的“元凶”是当年10月为增强系统处理能力而更新的交易程序存在缺陷。

  设想一下,当一名大银行老总,正在焦头烂额地组织本行的IT系统建设工作,突然看到这样的一条消息,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当然首先会想到,如果自己新上线的系统也出现类似的故障,后果同样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一个很自然的想法会冒出来:对即将上线或已经在运营中的IT系统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保证系统健康上岗!

  质量危机

  现实中,因IT系统质量存在问题而导致的这样或那样的事故,在很多大型的金融、电信企业中时有发生。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每次系统上线,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测试和开发团队都要提心吊胆的经过若干个不眠之夜。从高层领导到技术人员、测试人员不停的想象着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服务能否正常运转;功能会不会存在问题;速度能否满足用户要求;移植过来的数据正确性如何,是否会影响业务导致客户投诉……总算熬到安全上线,ATM机系统故障、Pose消费终端没有响应、核心业务系统故障致使业务暂停等等一系列问题又会不时出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企业IT系统主管心中难言的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能在竞争对手前推出新的业务,能在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位置。兵贵神速,新业务的推出速度越快越好。但同时,如果新的业务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支撑的话,那么,轻则面临大量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对客户的损失的赔偿以及修正系统错误的开销,重则损失大量的开展新业务,占领市场高度的时机,直至声誉下降,大量的客户流失,一败涂地。

  避免IT系统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降低故障成本已经刻不容缓。然而,中国质量测试行业才刚刚起步,很多企业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技术简单而低效,如:组织大批的业务员,把以前做过的业务拿出来,在新的系统上重新跑一遍,发现错误和隐患后,再和开发部门联系进行整改;当有系统变动再组织大规模人力重复上面的工作,如此反复。然而,这样的方法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受很多因素限制,系统的质量风险很难控制。一旦遇到测试人员业务不熟;人员长期反复工作产生疲劳倦怠情绪;或是系统有了较大变动,而第二天又要保证上线等等诸多状况时,IT系统的质量风险会陷入不可控的境地。同时,大型金融,电信企业的IT系统又是错综复杂的。以下面的建设银行总行IT系统为例。

  建行已投产运营的项目有十几个,包括银行渠道平台、网上银行、综合产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总线项目等等;后续建设的项目,如企业资源计划(ERP)、数据仓库、信贷业务系统等约十多个。这些项目大都采用了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技术构成复杂而多样性;而且很多项目在业务、技术架构、物理部署和数据上都有很强的关联,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的IT系统群集。未投产的项目需要进行跨系统的集成测试和非功能性测试,并组织实施投产上线;已投产的项目要进行系统调优和未来的系统发展分析预测;同时,项目还涉及到与大约20个总行级系统的联调测试。这样规模的IT系统质量已经不是上述的简单测试方法能够保证的。

  这需要专业的质量测试团队来协助企业进行IT系统全面的质量保证和测试工作,从而降低质量风险,使IT系统更好的为业务提供支撑服务。

  专业服务

  要解决质量问题,必须把IT系统的质量测试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那么采用何种方式保证质量?

  如果客户自己来做测评,虽然也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局限于测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不利于问题在开发方面的追踪,协助开发人员进行修正。如果开发人员自己来做的话,不仅缺乏丰富的测试经验,更重要的是,由于开发工作通常划分比较细致,各部门各司其职,不利于从大局上对软件的质量进行把握。而且,如果在开发的问题上双方出现分歧的话,开发部门自己的质量测试报告的效力会打折扣。因此,对于大型IT项目而言,好的办法是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质量测试机构,来保证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且从测试技术和解决方案上,专业的质量测试机构也更先进和全面,可以提供更为可靠的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