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以来做的测试执行较多(这里主要是从角色上和项目管理分开,包含测试设计测试分析),现在谈谈作为一个测试执行人员对如何做好pdca的看法。

  我们的团队,软件测试的目标是“快速发布高质量的版本”,那我从进度和效率方面谈谈如何做好pdca。

  效率:假如你拿到一份任务是满足smart原则,那么做好pdca的关键是让项目经理及时了解你的进度,避免进度方面出现风险。做法:a.每天评估自己的工作进度,并知会项目经理(方式可通过日报或者更新projectserver等) b.当负责的任务进度有风险时要及时提出。必须要保证及时!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拿到一份任务,需要3天完成,1天下来你才完成了5%~10%,进度其实已经有很大的风险了,这时候要提出来,不能到2天后发现自己才完成40%无非完成任务才提出,这时候晚了,PM一般允许工作有风险,但是必须让PM及时的了解风险便于做出相应的对策。

  质量:质量和进度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味地赶进度,质量不能保证,后续项目出现返工,项目周期还是会被拉长的。我们负责一个模块的测试,要保证质量,但是PM审计和外部PMO审计还是会有问题,为什么?主要有2方面:a.我们的例行工作没有做到位  2.我们的风险识别,闭环意识不好。

  例行工作:这主要是流程方面的一些工作,如failed案例标注bug id,bug属性标注正确,bug 回归通过后要passed相应案例等,这些工作是无需项目经理再去提醒的,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制定一份例行工作checklist,经常去关注并确认。这里也有一个技巧,PM和PMO经常做的检视工作也可以加到我们自己的checklist中,如bug审核,缺陷预防库检视等。

  风险识别,闭环:闭环是因为当前发现了问题,所以要针对当前的风险做闭环处理。。举一个例子,我们发现了一个回归不充分导致的bug,原因是bug没有审核。那么我们要分析是否还有其他bug存在此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先自检下是否存在类似的共性问题 并知会项目经理对bug做2次审核。我在某个版本发现了测试策略漏测(测试策略是让开发保证质量)的bug,那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测试策略问题,那么要分析是否有其他模块是否采用类似的测试策略。简而言之,是点到面的分析。点到面的分析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分析出问题的点(确认出问题的对象,如某个案例,bug,测试策略,测试方法等)--->确认点的终原因(如案例没有做checklist自检,bug没有审核等)--->确认是否是共性问题--->分析other类似对象是否存在此问题--->落实。通过反复的点到面的分析,确认风险终落地。

  上面说的是确保自己发现的问题的终闭环,但是很可能可能会存在其他自己不能识别的风险,那该如何办?

  我的想法是,我们终负责的东西需要经过PM和PMO的审核,那我们可以采用利用他们的经验帮助我们。如现在PMO用的项目缺陷预防检视库,我们可以在确保负责的模块点到面分析自检完成后,利用缺陷预防检视库 检视自己的模块是否存在风险库的问题。这个也是工作的1个基本的思想,因为PM和PMO是我们负责模块质量的干系人,我们负责的东西肯定需要满足干系人的标准。

  综合上面分析,做好pdca需要做好基本例行工作,问题的点到面分析,借助干系人的经验等。做好pdca既保证了自己负责工作到位,也实现了测试人员的自由(否则项目经理经常会找你,工作会返工的 呵呵)

  附录上我发现的pdca的不好的情况及自己的改进建议。

  1、例行工作不到位:产出自己的例行工作checklist

  2、工作标准不明确:有时候PM安排一份任务没有明确标准,有时候会发生PM向你要某份分析文档你却没有。建议PM和项目成员对每一份任务要明确相应的产出标准,尤其是对新员工(刚入职或者刚接触某个新工作的员工,即便是老员工)。

  3、文档思路不到位:这个其实和第2点一样,不过这个很常见且很重要(我自己身上也发生过)。其实负责的模块质量分析一般包含你的测试策略 已测试点  测试结论,pdca无非是确保当前的风险被消除,所以你的数据已经要支持风险消除的结论。分析文档好按照测试策略(测试分析),已测试点,点到面分析,测试结论思路来写。

  4、pdca过度:有时候PM可能分析某个问题有点过度,本来可能是个性问题但是分析成了共性问题,其实这往往是问题的根本原因没有分析到位。这时候如果你想懒一点(不想测试太多内容),要给出有力的数据支持说明这个只是个性问题。

  5、不能尽早识别风险:这个取决于部分的经验,但是风险意识必须有。不过可以学习下风险库,学习下其他项目遇到的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