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都客观的讲究时间管理,人员管理,绩效管理。那么如何做好对于测试流程的管理呢?

  随着敏捷模式的不断引入,测试的小迭代化更加明显,很多的情况下测试作为发布流程的后一环,却是发布的关键一环,如何在短至几个小时内做好测试的管理呢?技术,管理,流程缺一不可。有好的技术人员,没有流程和管理的支持将会不断的流失。

  切合 Test2.0 的理论测试更为关键的一点需要逐渐的向SQA的方向发展,测试更多的作为流程的监督者。

  从项目管理的四要素 范围,时间,质量,成本 出发,下面简要介绍下对于测试管理的个人理解。

  范围:测试范围决定了测试的时间,间接的决定了测试的质量

  如何确定测试范围,这也是测试的一种艺术——测试

  测试说白了是针对代码,测试点关注于release间的diff而不是全局case,更多关注增量代码和差异代码。

  这样的流程需要管理流程上的配合,当前release只包含上线功能,不包含已废弃,开发ing的工程代码。

  时间:一直是牵制测试人员比较大的一个因素
对于大多数的业务测试人员来说时间是大的敌人
  业务线人员如何能将时间利用到呢? ——测试配合自动化测试

  测试将本次测试的范围精确化,更好的确定关联模块。

  自动化测试更多的是在持续集成代码checkin之后,自动触发将自动化测试通过作为迭代的代码准入原则。

  质量:如何评估测试效率

  非常难评估一个测试人员的贡献,测试漏测率,BUG发现率,这些客观的衡量功能测试的指标也已经越来越不明确了。

  测试人员有更多的思考和发展,测试都是以发现BUG为目的的,但是实现的途径多种多样,自动化已经成为互联网的趋势,但是自动化够了吗?平台化,工具化将自动化的工作移交给普通的PD,PM,DE等。

  所以一个SDET开发一个工具用了一个月却简化了其他业务线20%的工作时间,这样的评估需要很好的衡量。

  我个人认为测试的质量分为两类,当前规避BUG有效率,未来规避BUG有效率。结合 Test2.0 的理论,BUG更多的不应该发现更应该规避?

  从管理流程的角度,测试必须从产品idea形成初期进入测试,这样更好的为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及自动化工具开发。担负客户成功的责任,测试的客户是PM,PD,DE,UED等。更好的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

  真正测试的质量也应该由一组数据分析得出,可以是线上故障率,high level BUG数,代码覆盖率等多元metrics综合计算得出。

  成本:一般测试管理关心的hc,不是本次讨论的重点。

  如何将测试从管理的角度执行完善,在各个环节都需要技术和流程的支持,好的流程是成功的一般,rules rather than c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