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赢》,《基业长青》这些书出了之后,只要是个人,只要他还做管理都会关注文化这个事。

这是对的,但关键是在这个事上不能走形式,不能在管理中做虚情假意的文化建设。

不知道提到文化这事,每个人会对应到什么?

可能有的人会想到宣讲,有的人会想到集体活动(喝酒,唱歌,旅游,培训等),有的人会想到挂图,历史展示等。但事实上这些手段更类似一种枝节,如果没有一个核心支撑,那很容易变成虚情假意。

这个核心支撑是:你能很清楚的回答你的部下,你的员工在三年(或多年)后它可能得到什么吗?你能很清楚的回答你的部下,你的员工怎么才是一个有效的达成他/她下一个人生目标的有效手段么?

在所有其他领域中,人们都在强调利益归属,没道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强调一种虚无的导向性。

可以讲企业和员工间需要一种利益的均衡,而均衡的手段则体现为"收入"、"发展"和"工作"。

前两者是公司到员工,后者则是员工到公司。均衡不存在时,要么离职,要么解雇。

“工资”和“工作”本身更类似于一种制度框架下的活动,而“发展”本身更为复杂,必须要有文化上的支撑。

偏离了核心支撑的文化建设,不管有多么花团锦簇,往往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你要多干活!这不是虚情假意是什么?

在这种核心支撑上,经理级别的人往往负有相当的责任。

只有经理才能关注自己员工的基础、能力、性格,也只有经理才能设计出和个人契合的发展路径。

我在“程序员的性格和命运”中描述过一种绵羊型的程序员,这类程序员没有什么上进心,得过且过。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他的直属上司不提供警告,不提供一点推力,五年八年过后,这个人可能完蛋了---难道这不是团队文化建设时更应该关注的地方么?

检查自己或者自己的上司的管理是不是虚情假意的很简单:

员工是不是知道自己的简历三年(多年)后可以写成什么样子?

在这一过程中,上司给出了怎么样的指点?方向性,可行性与性格的契合程度等维度上,事实上都需要一个视角更高,经验更丰富的人给予指导的。

陆续的过程中,有没有人持续跟踪执行的状况,并进行交流?

后顺道说一句:管理可以分为两个分支:一是偏于技术的,这在CMMI,PMBOK这些模型中得到了强调;一是偏于文化的,只要有人的地方有江湖,所以这个无法避免,但似乎很少有模型论及这个。

绿色通道:好文要顶关注我收藏该文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