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2:“死板的需求、无谓的讨论、机械的流程”,导致:各个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机械,即将合作过程中的社会规范变为市场规范。
比如:过去我可以跟其他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现在,我是让其他团队成员为我的产品完成一个任务。
面对靠谱的合作人,我可以因为更高的质量,而放宽时间进度。现在,时间进度的死板与分歧讨论的挫折感,让我与他都开始不自觉的规避违背流程的事情发生。
终,冰冷的市场规范与无谓的时间浪费,导致:迭代速度下降、产品决策效率降低,影响产品健康度。
方案1的适用条件:
1、各方团队对产品或需求把握能力基本靠谱,即,具有说服他人或被他人说服的基本前提。
2、产品发展趋于稳定。稳定的市场份额、用户群、竞品情况,决定了产品已经不需要频繁的大动作,正常的优化速度已经保证产品可以正常存活
3、跨地域或跨部门的团队合作比较频繁
针对Q5的解决方案2:
1、在沟通过程中,产品团队与其他团队的核心人员建立社会规范,让产品与其他环节的重要角色成为好基友.
2、避开无法统一的思维模式和个人愿景,而尝试统一团队之间的近期目标,以保证近期步调基本一致
3、好基友之间在工作过程中产品细节与方向分歧,仍然实施产品负责制,但基友的关系保证了受挫方的感情基础不动摇。
即:侧重人制。
方案2的风险:
风险1:人制过程,需要实施者有更完整的“情感应对”经验,实施起来很复杂,需要潜移默化的搞之。
比如:甚至针对不同的合作角色,采取不同的沟通和协作方式,以保证充分发挥不同合作角色的大效率和能力。这一点很困难,做不好的话,人制优势尽失。如,有的人适合情感激励,对同一个工作培养出统一的认同感和成感;有的人适合流程化的合作方式,到时间交活儿,少废话。
风险2:虽然保证了效率和速度,放弃的则是制度化的工作沉淀和规范,不适宜大规模的项目团队或产品。
比如:人制过程必然导致多数环节的责任人不明确,或由“人制实施方”单方面承担,因此要求关键角色能力过关且素质靠谱,以保证任务产出质量的潜在风险,在周边团队和项目进程的忍受范围之内,且速度快。不然,周边团队必然怨声载道。
没有制度和流程,导致多数细节无法回溯和落实责任人,则要求无制度无流程的社会规范,发挥更大的作用。
方案2的适用条件:
1、产品需要快速迭代、扛得住激烈的竞争环境,从而要求项目团队效率及质量优先,其他方面次之。
2、产品团队规模较小,各环节间的沟通及配合复杂度在可控范围内。
产品KPI的介入时机和制定方式,对产品很有影响。而对项目流程的期许,也或许是一种隐性的KPI,需要谨慎为之。
总之,在复杂的架构背景下,根据项目和产品背景的优先发展,调节架构背景所导致的各个变量(考核不同、个人愿景不同、能力差异不同等等),才能确定“利于产品发展”的优路径。
如果在这一个评估过程中,少考虑了一层元素,会在流程实施中埋进隐患。表面上,流程顺利了、产出物质量稳定了、时间节点控制更加严谨了,但却很容易为了“顺利、稳定、严谨”,而在过程中付出了更大的时间和精力代价。这些时间和精力代价从哪里来?从产品中来。搞定的是流程,伤害的是产品。并且,这种伤害,却比较容易在“顺利、稳定、严谨”的喝彩声和欣欣向荣当中,被忽视掉.
这些都是人性,总是容易犯的错误,不是说把控能把控的。比如说,一个总是能够高调满足阶段性KPI的产品,是一个有可能挂掉的产品。而在产品发展阶段,把项目流程搞的“顺利、稳定、严谨”这一个愿景,也很有可能是另一种隐性的KPI,如同PV/UV一样,默默的在工作过程中影响着执行人的思维,从而映射到产品发展本身。
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只冲着问题表面去解决,仍然要综合“三大背景”,周全考虑,才能降低风险,解析出优方法。
这需要沉浸在执行细节中,研究细节,记录下细节中表现出的真正问题,对症下药,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