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风险的“高墙”
风险让人既爱且恨,从憎恶、熟悉到习惯,后像老布一样迷失自我。但是,无论项目大小、无论“敏捷”与否,在项目开始前做好准备,在项目开始后防患未然,在风险发生时沉着应对,这应该是对待软件风险的正确原则。
对于风险这道“高墙”,我们不能一味惧怕,也不能全不在意,必须谨慎对待。为了避免成为被高墙体制化的囚犯,我们更应当学习安迪的坚韧、信念和智慧,完成软件项目的肖申克救赎。
首先,正确的认识
迪克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有信念”,对于风险,我们同样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它的本质,然后才能一步步的学会应对、防范和掌控。
风险有两种定义:一种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另一种则强调了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
软件项目的风险属于广义风险,有失败的可能性,也有成功的可能性,像一把双刃剑,可能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成功。但是,令项目经理们严阵以待的那道“高墙”,却是狭义的风险,是那些会影响到项目顺利进行的负面因素,比如《风险检查单》里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
不论是广义风险还是狭义风险,“知己知彼”,对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总是“百战不殆”的前提。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并不多。
许多项目经理制定出来的《风险管理计划》完全是敷衍了事--随便从列表中挑出三五个风险因素,照抄一下以往的应对措施,再拍脑袋想出几个概率和强度,一份有模有样的风险管理计划新鲜出炉了。而这样的风险管理计划到底有多大用处,可想而知了。
正确的认识风险是管理风险的基础,是制定风险应对预案的基础,是及时识别风险信号的基础,更是打破风险“高墙”的基础。既然是基础,其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只有意识到风险的破坏性和风险管理的迫切性,风险才可能真正的被“管理”起来。
其次,足够的能力
迪克的成功靠的不是运气,更不是空想,如果没有非凡的才华与智慧,是不可能逃出肖申克的。对于风险,除了要在思想上认识其本质,也要具备足够的能力,从组织、人员、制度上加以保障。
管理风险的第一步是识别,只有正确的识别出该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项目经理才能制定出恰当的风险管理计划,针对不同的风险内容采取可行的应对策略。
风险的识别有很多种方法,信息化项目中常用的是风险列表分析法。具体的作法可以是,组织把以往项目中曾经发生过的风险整理到一起,并按照项目的类型、规模和特点进行分类,分别编制成适用于不同种类项目的风险列表,供项目组评估和分析当前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时使用。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准确的识别出当前项目的风险,是有效管理项目风险的前提,也是后续各步骤的基础。
规范的制度是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
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和复杂的项目管理任务,只靠个人的热情和某个项目组的努力是不够的,组织必须制定出清晰完备的制度,来保证风险管理的过程可监控、可预测、可管理。有了可遵循的制度,风险管理的行为会变成组织的标准行为,收到效果显著而且稳定的成效。
完善的人员配备是风险管理成功的有力保障。
组织的行为是通过合理的角色分配和完善的组织架构来保障的,良好的风险管理需要全面的信息,也需要合适的人员。例如准确度量风险、分析项目信息、及时发出预警等任务,都需要有能力、有经验的风险管理人员来承担。
没有合理的角色分配和组织架构,组织的风险管理水平是无法得到保证的。
再次,持续的跟进
安迪的毅力令人由衷的佩服。对于风险,它从来都不会老老实实的等在那里,只有把持续跟踪、风险监控纳入到项目管理的常态,才是对风险有效的管理。
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需要持续不断的跟踪和度量,来监控这只沉睡的狮子。
罗马不是建成的,风险也不是突然出现的。在风险演化为后果严重的危机之前,总会有蛛丝马迹可寻,风险监控的意义在于此。只要我们足够的细心,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化危机于无形的,或者,至少可以降低所造成的危害。
项目的管理工作会产生许多有用的数据和指标,比如项目进度报告、状态跟踪报告、里程碑评估报告等等。通过利用它们,我们可以拼凑出一幅完整的项目现状图,了解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项目进度是否落后、质量是否波动、需求是否变更、功能点完成多少?对其中的异常信息进行重点分析,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提醒项目组成员确认风险并采取相关的风险应对措施,达到管理风险的目标。
防微杜渐是风险监控的目的,见微知著是风险监控的原则,只有坚持不懈的收集项目的监控数据,才能及时准确的监控和预警风险的发生,这也是达到管理风险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后,不轻言放弃
无论机会看上去多么渺茫,迪克都不曾放任自己沉沦在高墙之内。对于风险,无论它是否真的出现,无论项目后是否成功,我们都应该坚持下去,不轻言放弃。
不是每个潜在的风险都会变成现实,也不是每个识别出来的风险都能避免,即使我们认真的防范了、监控了,风险也还是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
可怕的不是风险本身,而是当风险成为事实后的惊慌失措。既然墨菲真实存在,那么风险变为现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重点是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已成事实的风险,怎样努力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每个项目都会面临不同类型的风险,每个风险都会有不同形式的表现,每次处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只有当这些流水般的经验在组织里积累和沉淀下来,才能成为有用的组织知识,为以后的项目提供宝贵的风险管理经验。
只有把每一次风暴都当作认识风险的机会,不断的遭遇、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把沉睡的狮子关进笼子,让风险成为真正可控制、可度量、可管理的对象。
项目无论大小,都存在着风险,完全没有风险存在的项目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即使真的存在,那也只能是一串平凡的行为过程,一份弃之可惜的鸡肋,不会让参与者热血沸腾,也不会让参与者竭尽全力,注定不会有多大成功。
我们需要风险的存在,它像那条被放进沙丁鱼群的鲶鱼,威胁项目的成功,也刺激着项目走向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