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步,用户测试
  一切准备绪后,即可开始用户测试。主要是让用户完成预先设计好的一系列任务,我们在此时需要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测量和访谈。
  测试过程中注意:切记引导性过强;操作行为是重点(用户的语言可能带有欺骗性,应更多关注“用户行为”,鼓励用户“出声思维法”,即要求用户在操作时,将完成任务时所有的思考、行为、感受都描述出来)。

  第六步,数据分析
  a. 探索型可用性测试。通过用户测试,可能会发现产品很多可用性问题,在问题整理完毕之后,需要对问题进行分类或者优先级排序。参考业内的整理办法,主要有二级、三级、五级等。我们比较常用的是三级划分问题的方法,把问题逐个梳理。
  问题的三级划分:高(无法完成任务)中(完成任务,效率/满意度不高)低(完成任务,较快/满意)。
  说到这里,又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可用性概念: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那么对于问题的评估也是从这三个维度来打标签,详细解释参考下文。
  有效性—用户完成特定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时所具有的正确和完整程度;
  效率—用户完成任务的正确和完整程度与所使用资源(如时间)之间的比率;
  满意度—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主观满意和接受程度;
  b. 验证型可用性测试。这类的数据分析相较于前者简单一些,主要是整理测试用户对每个方案的任务是否、效率、满意程度,后让用户选出心仪方案,如都不选,则给出每个方案的优化建议。
  上述是结合自己的项目经验梳理出的快速可用性测试流程,再来回顾一下:明确目标—测试任务创建—预测试—招募用户—用户测试—数据分析,六大步。
  后,文中仅代表个人看法,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吐槽,与君共勉,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