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卡是必须的,当你的手机装了 20 多个 app,那不卡才叫见鬼了呢,我手机微信都打不开,手机直接自动重启啦~哪种东西生来是完美的呢?即便是台式机,也是越用越慢。换句话,如果没有特别原因,谁的手机能装那么多 app,并且都在用呢,你经常用的有几个?~iOS 生来是为移动而生,Google 能把 Linux 改造成手机操作系统也不易(说明 Linux 这东西真是强大啊!);iOS 是封闭的,Android 是开放的(苹果和 Google 是两个理念完全不同的公司)。在说 Android 卡的同时,不能忽视商业竞争和硬件发展,当年 Java 出现时,也有人诟病它的慢……对技术还是要有颗包容的心,尤其是对 Android,如果你够牛,从 google 下载源代码,可以有自己的手机了,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式吗,这难道不好吗~这种情况,又何止 Android,在 IT 界太常见了,网络 7 层、Web、浏览器、HTML 5 等等,实际使用已经很多年了,可标准化却跟不上,要想把握很难,开源的尤其如此~
  昨天,一位认证信息为小米员工的网友在微博上发言,“iPhone 6 用户都不在意1G内存不够,红米 2 的 1G内存够用了,保持流畅的秘诀是少装App”,后来的事情大家知道了。
  要保持安卓手机流畅,少装 App 确实有用,不过 iPhone 6 是否流畅和少装 App 却没有半个钱关系。
  iOS 8让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苹果也会卡顿,而与之相比,Android 卡却早已名声在外。
  Google 在推出 4.4 时发明了ART(Android runtime)来解决卡慢, 5.0 时又用 ART 彻底取代 Dalvik,号称实现高效、省电、流畅的 Android 系统目标已经实现。
  安卓机真的能不再卡顿了吗?一切还得从根源说起!
  四大先天因素埋下卡顿根源
  第一、基因使然。iOS 只需要保证在苹果的几款移动设备上的运行体验,而 Android 则需要保证能兼容尽量多的已存在和未存在的不同硬件组合。


  
  iOS老祖,UNIX 之父 Ken Thompson
  
  Android 老祖,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iOS 基于 Apple 的 OSX,而 OSX 基于 FreeBSD ,FreeBSD 又是在 UNIX 上衍生的,其根源可以追溯到 1969 年。Android 基于 Linux,起源于 1991 年 Linus Torvalds 的一个简单需求。
  其实从起源之处能看出未来命运的注定不同:
  UNIX 是与硬件配套的商业软件,而 Linux 则是可运行在多种硬件上免费自由的开源系统。
  一个为指定硬件定制优化的系统与一个要在上万种奇葩配置上跑起来的系统相比,结果会如何?
  第二、 响应机制。iOS 先响应屏幕反应,而 Android 响应屏幕排在应用与框架之后。
  iOS 响应顺序依次为 Touch——Media——Service——Core 架构,当用户只要触摸屏幕之后,系统会优先去处理屏幕显示也是 Touch 这个层级,然后才是媒体(Media),服务(Service)以及 Core 架构。


  

  Android 的优先级响应级别则是 Application——Framework——Library——Kernal 架构,和显示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这一部分属于 Library,当你对屏幕操作之后,Android 系统首先会激活应用、框架,然后才是屏幕后是核心架构。


  


  第三、开发语言。iOS 采用执行效率极高的 Objective-C 语言,而 Android 采用的 Java 语言因为虚拟机的存在,二次转化再执行效率很低。
  Android 开发是基于 Java“Write once, run anywhere”理念,正因为这个理念,引入了虚拟机,也是说编码实际上需要“转换”才能终以用户可看的程序跑起来。
  第四、后台管理方式。iOS 中的后台程序并不是指当前后台运行程序,其实是你近使用过的程序使用记录,比如浏览器的网页浏览记录。
  Android 后台则是一直在内存中运行,程序在进程活动停止后都会保留在内存中,直到系统需要更多内存再释放这部分资源。
  这个后台管理机制造成用户感知的差异化放大,Android 旗舰已进入8核CPU、3G RAM的级别,而iOS却只需要双核1G能保持稳定流畅的头衔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