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将我们的测试框架和市面上流行的测试软件做了对比,发现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我们也认识到,除了协同工作方面,其他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的。

  办公协同?是的,Google已经退出在线版Office系列软件,而我们的测试框架也同样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一开始,我们是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编写测试脚本,而且还可能两人商量着、研究着,因此开始时候,协同的需求并没有那么紧急。但随着脚本工程慢慢扩大(现在已经4000个测试步骤了),而两个人已经开始分工,各自负责各自的代码(一来两人的经验已经足够独立编写,而来如果不独立编写,进度赶不上了)。协同一下子变成麻烦的事。

  由于开始没有好好考虑过这个问题。解决方案有两个:

  1.通过工程文件的合并。这是利用svn的Merge功能(或者WinMerge软件),因为工程文件的格式是xml的,可以比较出差异,这样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可以合并好。

  2.通过IDE的脚本复制粘贴来完成合并。针对新建的或各自编辑的测试脚本,可以很方便地合并。只不过,如果针对细节做了小幅度修改,很难察觉并进行合并。

  等到我们发现协同的问题的时候,参考编程语言中的协同方式,我们提出TestUnit的概念,类似于代码工程中的各个代码文件,这样大家可以将自己负责的模块独立成一个TestUnit,后可以合并回去。

  TestUnit中,重点考虑的是多人在自己的Unit中编辑TestStep的时候的ID分配问题,这里针对TestUnit提出了ID段的概念。假定TestUnit只有一个人编辑,这样我们在TestUnit创建的时候,分配好范围为10万的段。这样可以在约定上保障双方的TestStep不存在ID重复。这里面存在的可能性的重号,可以通过整体重新编号来解决。

  这个并不是我们满意的解决方法。我们考虑是否应该为测试脚本的IDE编写一个服务器,负责协同工作呢?一开始,我认为服务器会让一个软件依赖性增强,反而削弱了原有的灵活性。不过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设计理念,而非设计原则。套用一句同事的话:有了网络版,软件才看上去像软件。也许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都只是将单机的看成是工具罢了。

  但是我确实不愿意编写一个服务器。我突然意思到其实消息队列(如微软的MSMQ)这种企业架构中常常出现的服务组件,其实正是我们这类软件在系统时候的服务器抽象。这让我对消息队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们以前编写服务器,第一想到的往往是自己软件的独特需求,反而容易忽略了服务器的本质所在。在这点上,协同和消息队列几乎是等价的。这如Windows中的鼠标、键盘等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准备的进程消息队列。系统也正是通过这种类似的机制,完成了多个进程、窗体之间的协同。

  采用消息队列实现的重点,是将自己的软件定义出操作接口。因为这将意味着从A系统中发生的变更a可以通过消息队列发送到B系统中,并将a变更更新到系统中。从而完成A和B之间的同步。真正难的地方还是在客户端!

  关于TestUnit已经基本实现,而MQ还没有设计。在完成协同的需求之后,下面的需求可能是测试用例的管理。因为这段时间和大家讨论到这块,感觉非常有意义,当然了,那又会是一个大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