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好估算的话怎么做

如果我们觉得,这个用户故事不好估算,那可能的原因是:

1.  这个用户故事太大。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个用户故事分割出若干个新的用户故事,比如:
将“卖饮料”分割出:
1:显示总投入金额。
2:金额够买的饮料对应的按钮灯亮起来。
3:按下亮灯的按钮,可以买到对应的饮料。
2.  我们之前从没开发过自动售货机的程序。因此,我们不知道开发这样的程序有多复杂。这样的话,我们要做一些实验了,比如做一个让售货机找钱的小程序。这种试验叫“spike”(翻译不出来)。

迭代周期内的计划编制

对于这个迭代周期内选择的所有用户故事,不像在发布计划编制那样,只是考虑一些重要的细节,现在我们要从客户那里调查到所有的细节。比如对于“卖饮料”,我们可能会在白板上画出用户交互的草图,然后跟客户一起讨论:
这是一台自动售货机……
用户投入硬币……
假设他投入的是50分,而价格是40分,那么按钮会亮起(别忘了我们现在做的只卖单一饮料)
用户按一个亮起的按钮,一罐饮料会掉到售货机的出口
找零钱……

在跟客户详细讨论完,了解了足够的细节以后,我们才发现,事实上这个用户故事“卖饮料(只卖单一的)”的故事点远远比我们预计的要麻烦,这时候应该类似前面的发布计划编制那样,1、分割出小的用户故事,挑出一些放在下一个迭代周期内;或者2、挑出这个迭代周期内的一些用户故事放在下一个迭代周期。反之,如果发现这个用户故事比我们想像的还要简单,那我们要增加更多的用户故事到这个迭代周期内。

用户故事只是跟用户交流的开始,而不是全部

假想现在已经从客户那边得到足够详细的需求了,我们可以开始实现了。注意,我们不用把所有用户提供的细节都记录下来。为什么呢?假设以后,你有点忘记用户故事,而客户又在你旁边,你是直接问客户,还是去找看需求文档找到你要的东西?当然是直接问客户了。客户可以提示更准确,更完整的需求给你。特别要注意的是,以后只要你一完成一个用户故事,你要让客户看一下,或者实际的操作一下,因为客户对已经做的的东西了解得越多,那他可以提供越准确越完整的需求。
用户挑选完用户故事以后,在之后的两个星期内,我们要将这些用户故事逐个完成。每个用户故事我们都会设计结构,编码,测试等等。每做完一个用户故事,我们都要让客户验证一下系统是不是他所想的那样。

在这两个星期内,如果我们提早完成了用户故事,我们要让客户挑更多的用户故事。相反的,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完成,我们要让客户知道当前的进度。

总结
  我觉得这章的内容跟其他的软件工程书一样,看看,参考参考,具体的情况还是要具体的分析,不过这里面的用户故事(user story)跟故事卡片的概念很不错,可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