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所有人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够清晰的描述出如何才能够提高软件质量。软件质量框架的目的在于提出一个评价的原型,帮助我们分析一种方法和技术是否能够提高软件质量。

  什么才是一个高质量的软件?

  在讨论软件质量原型之前,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一个软件之所以被认定为质量,并不是因为它获得了一个省级或部级奖,而是它的内在具备了这样一些特性:

  ● 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重要的一点,一个软件如果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设计的再好,采用的技术再先进,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这一点非常的朴实,但却是软件质量的第一个评判标准。

  ● 合理进度、成本、功能关系。软件开发中所有的管理都是围绕着这几个要素在做文章的,如何在特定的时间内,以特定的成本,开发出特定功能的软件。三者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在Planning XP一书中,专门有一个章节讨论它们。一个高质量的软件的开发过程中,项目成员一定能够客观的对待这三个因素,并通过有效的计划、管理、控制,使得三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保证产出的大化。

  ● 具备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一定程度的需求变化。当今的社会已经变成一种变化速度极快的设计了。变化会对软件产生冲击,所以一个质量的软件,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这种变化,并保持软件的稳定。

  ● 能够有效的处理例外的情况。写过软件的人都知道,实现主体功能的工作量其实不大,真正的工作量都在处理各种例外。所以,一个软件如果能够足够的强壮、足够的鲁棒,能够承受各种的非法情况的冲击,这个软件是高质量的。

  ● 保持成本和性能的平衡。性能往往来源于客户的非功能需求,是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但是性能问题在任何地方都存在,所以需要客观的看待它。例如,一段性能不错的代码可能可读性很差,这需要进行平衡,如果这段代码的性能是整个软件的关键,那么取高性能而舍弃可读性,反之则取可读性而舍弃高性能。一个的软件能够保持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 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很少有软件组织只开发一个软件的,所以,一个的软件在开发完成后,可以形成知识沉淀,为软件组织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这是一个的软件应该要能够做到的。

  软件质量框架的组成

  软件质量框架不是理论,而是软件开发思想的一个应用,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有效管理实践。它以敏捷方法论为基础,并将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融入其中。您可能在之前听说过,学习过,尝试过各种软件技术,但是缺少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所以,软件质量框架的目的是将您原先在脑海中存在的思路进一步的整理,将一副完整的图像(big picture)展现在你面前。软件质量框架偏重应用,所以不会涉及太多的理论,但是,它是基于理论的,所以,在需要理论支持的地方,我们会简单的描述理论,并给出必要的链接,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阅读。

  软件质量框架并不复杂,它由几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提,说明了软件框架的适用范围,以及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学一样,没有泛之四海皆准的方法学,所以软件质量框架也需要一个上下文环境。第二部分是价值观,价值观说明了软件质量框架中强调的价值,在软件框架的结构和实践中,都将充分的的表现出一开始我们定义的价值。第三部分是结构。结构定义了软件质量框架的组成部分,以及软件质量框架和开发过程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文章中着墨多的部分,即实践。实践通过具体、实际的分析、举例,深入阐述了软件质量框架的价值观和结构。

  在本文剩下的篇幅中,将会对前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并对软件质量开发的实践进行简单的描述。在剩余的篇章中,将会针对这些实践进行细致的分析。

  软件质量框架的前提

  平台前提:由于软件质量框架的实践将会涉及具体的技术和代码,所以我们首先为软件质量框架定义了平台。软件质量框架将会运行在J2EE平台上,使用对象分析技术(并不一定是面向对象技术,我们可以采用以数据为中心的技术)。

  组织前提:执行软件质量框架需要投入,需要付出,软件质量框架难的地方不是学习,而是执行。在一个组织中,需要评估应用软件质量框架需要多少的投入,对目前的开发过程有多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