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VR作为一项新兴的高科技,吸引了国内不少科技大佬们的目光,巨头和创业者们纷纷抢滩布局VR,整个行业是越炒越火,资本市场大量资金也是持钱而动,不少新型创业公司都能在短短几个月内拿到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的投资,VR在这个新生的产业里蔓延着一股躁动的心。
在国内VR火热的一片情况下,实质上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山寨成风、虚标参数、技术造假等,无一都体现了国内整个VR行业的混乱不堪。
当Oculus、HTC、索尼等这些巨头们在谈论VR的未来发展和情景,任由VR产品一再跳票的时候,国内山寨VR产品已经率先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甚至有传言说山寨VR盒子比市面上有品牌标志的出货量还要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让山寨VR这股风如此盛行?让我们粗略的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原因一山寨者抓住了消费者购买低价产品的心理
随着VR在国内的火热发展,不少消费者对VR产品产生了好奇的心理,想去尝试并了解VR到底是什么?而当前市场上稍有名气的移动端VR设备都售价不菲,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太高的价格会让他们望而且步,且其中大多数人们都只是抱着想尝鲜的心理,并不是真正想花大价钱去购买,而低廉的价格相对消费者来说,会更容易受消费者的亲睐,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山寨产品”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不过由于PC端的VR头戴设备需要高标准的电脑配置来支撑,消费者不仅需要购买VR设备,再加上配置一台高标准的电脑价钱也很烧钱,这样一来,手机VR盒子则要简单得多,基本上只需要屏幕、传感器(陀螺仪),再加上两个放大镜,加上一些硬件能拼凑出来。
目前,市面上那些几十元的VR眼镜多数属于移动端VR头显,而这种设备说白了是几片凸透镜加一个框,相当于是一个“升级版”的Google Cardboard。尤其是体现在电商平台上,从几十元的cardboard类眼镜盒子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VR头显,应有尽有。
目前,消费者不仅能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购买各种各样的山寨VR手机盒子,而且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实另外一个销售渠道去实体店购买。
原因二技术成本较低,山寨产品几乎没有制造门槛
曾有VR人士透露,山寨VR工作坊往往仿照成熟产品采购VR套料,然后进行贴牌加工。在阿里巴巴1688采购平台上,一套VR BOX套料,售价低8元,贵的也不过三四十元。
由于门槛低的原因,目前国内大多数的VR硬件设备厂商在自有的VR核心技术上都是空白。这些厂商都是直接盗用Oculus、三星Gear VR的SDK,自己做调校和更改。生产对他们而言,是抄一下外形,照搬一下sdk,然后做一个分屏App。因为出离了简单的“平面镜头”概念,VR的算法十分复杂,所以很少有厂商愿意去从创建VR底层算法做起,从而滋生了山寨,那么VR山寨成风是否会重演智能硬件的市场乱象?
当前VR这股山寨之风的发展类似于以往智能硬件的发展使,在2014年被称为智能硬件元年,大公司基本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硬件产品或者生态链规划,创业公司热情地拓展了各个细分领域的机会,在深圳的大部分山寨手机厂商也都纷纷转型为智能硬件。但是这种火热只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在2015年下半年几乎已经落到谷底。
而当前VR行业和智能硬件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当下一些VR硬件设备厂商甚至根本都不知道VR是什么,只关心能不能更快的获取到相关的利润。创业门槛看似不高,有硬件生产经验能转型,但其实对创业者要求极高。新兴的产业和概念以及软硬结合的方向,不仅有技术上的要求,更要求创业者对行业有很深的理解和预判能力。绝不是加个智能模块,山寨一下能成功的。而现在,曾经一窝蜂涌到智能硬件的山寨厂商们,似乎又开始一窝蜂地涌向VR硬件,以这种情况来看,VR山寨成风会给国内的VR行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其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体现在市场上
虽然山寨的设备在销售上不错,但对于一个仍在打基础,技术还不成熟的国内VR行业而言,使本来已经非常弱小和脆弱的VR市场,刚刚学会走路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而且这些粗制滥造的VR盒子无论是体验效果还是品质都是令人无法忍受。如果消费者先接触到的是这种体验非常差的VR产品,从而消费者会因此对VR产品产生不好的印象,好比白纸上被先泼上墨,这对于国内未来的VR行业的发展而言,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原因二、影响消费者的权益
由于国内目前大多数VR硬件厂商都是盗用别家公司的技术,类似于复制和粘贴,而且当前大多数制造业者们都抱着“产品廉价化、大量出货”的目标,再加上VR硬件厂商竭力寻找利润空间,选择更低廉的外壳材料,从而在质量上无法保证消费者的权益。Oculus或者Gear VR的SDK和他们的硬件是相配套的,光学方案、散热系统、交互等待都是互相匹配调试好的,山寨如同让消费者脚上穿了不合适的鞋子一样,体验当然很糟糕。
原因三、涉及到法律相关的问题
当前,山寨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了当前主流品牌VR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凭借低成本、低价格在VR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虽然社会对山寨给予了很大的宽容,但是山寨VR产品终究无法逃避法律层面的问题,在山寨VR产品的现象中,类似于品牌产品的商标侵权、设计侵权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为所诟病的话题,如果任由这些违反了基本经济规范的VR产品继续留存于市场,不仅会破坏国内的VR市场秩序,更有可能导致设计水平的停滞不前。
除了山寨盗用之外,“延迟和视野的参数特别容易被虚标,这个很难打假和证明,所以很多企业自己随便说。另外为了融资,这个圈子的创业者还喜欢,瞎造概念,例如把AR说成全息vr、甚至展馆方案、展厅水幕都摇身变成了VR概念”。
虽然虽然硬件容易被山寨,但芯片、屏幕延迟度和交互slam技术等是山寨厂商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而在未来,随着技术的逐渐成型,这些山寨厂商要么转型要么早晚会被取代,像几年前的智能硬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