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际的例子
  这是一个证券系统中某个业务的“实际需求”
  · 系统总容量达到日委托6000万笔,成交9000万笔
  · 系统处理速度每秒7300笔,峰值处理能力达到每秒10000笔
  · 实际股东帐号数3000万
  这个例子中已经包括几个明确的需求:
  · 佳并发用户数需求:每秒7300笔
  · 大并发用户数需求:峰值处理能力达到每秒10000笔
  · 基础数据容量:实际股东帐号数3000万
  · 业务数据容量:日委托6000万笔,成交9000万笔——可以根据这个推算出每周、每月、每年系统容量的增长模型
  什么是“效的”性能需求?
  要想获得效的性能需求,要先了解什么样的需求是“有效的”。有效的性能需求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明确的数字,而不是模糊的语句。
  结合上面的例子来看,相信这个应该不难理解。但是的时候了数字未必不模糊。例如常见的一种需求是“系统需要支持5000用户”,或者“大在线用户数为8000”。这些数字的需求仍然不够明确,因为还需要考虑区分系统中不同业务模块的负载,以及区分在线用户和并发用户的区别。
  2.凭据,合理,实际意义。
  通常来说,性能需求要么由客户提出,要么由开发方提出。对于第一种情况,要保证需求是合理的,有现实意义的,不能由着客户使劲往高处说,要让客户明白性能是有成本的。对于第二种情况,性能需求不能简单的来源于项目组成员、PM或者测试工程师的估计或者猜测,要保证性能需求的提出是有根据的,所使用的数据和计算公式是有出处的——本文后面的部分会介绍获得可用的数据和计算公式的方法。
  3.相关人员达成一致。
  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相关人不能对性能需求达成一致,可能测了也白测——特别是在客户没有提出明确的性能需求而由开发方提出时。这里要注意“相关人员”的识别,通常项目型的项目的需要与客户方的项目经理或负责人进行确认,产品型的项目需要与直属领导或者市场部进行确认。
  如何获得效的性能需求?
  1.客户方提出
  这是理想的一种方式,通常电信、金融、保险、证券以及一些其他运营商级系统的客户——特别是国外的客户都会提出比较明确的性能需求。
  2.根据历史数据来分析
  根据客户以往的业务情况来分析客户的业务量以及每年、每月、每周、每天的峰值业务量。如果客户旧的系统,可以根据已系统的访问日志,数据库记录,业务报表来分析。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行业、不同应用、不同的业务是各自的特点的。例如,购物网站在平时的负载主要集中在晚上,但是节假日时访问量和交易量会是平时的数倍;而地铁的售票系统面临的高峰除了,还周一到周五的一早一晚上下班时间。
  3.参考历史项目的数据
  如果该产品已其他客户使用,并且规模类似的,可以参考其他客户的需求。例如在线购物网站,或者超市管理系统,各行业的进销存系统。
  4.参考其他同行类似项目的数据
  如果本企业没做过类似的项目,那么可以参考其他同行企业的公布出来的数据——通常在企业公布的新闻或者成功解决方案中会提到,包括系统容量,系统所能承受的负载以及系统响应能力等。
  5.参考其他类似行业应用的数据
  如果无法找打其他同行的数据,也可以参考类似的应用的需求。例如做IPTV或者DVB计费系统的测试,可以参考电信计费系统的需求——虽然不能完全照搬数据,但是可以通过其他行业成熟的需求来了解需要测试的项目有哪些,应该考虑到的情况有哪些种。
  6.参考新闻或其他资料中的数据
  后的一招,特别是对于一些当前比较引人关注的行业,涉及到所谓的“政绩”的行业,通常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找到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但是需要耐心的寻找。例如我们在IPTV和DVB系统的测试中,可以根据新闻中公布的各省、各市,以及国外各大运营商的用户发展情况和用户使用习惯来估算系统容量和系统各个模块的并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