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2011年Twitter开源的网页端GUI框架。jquery兼容了不同浏览器的js部分,bootstrap则兼容了不同浏览器的css部分。甚至于说,作为一个后端开发,你无需了解css,无需前端,无需设计师,只要看一看bootstrap的文档,可以搭起一个美观大方的后台管理系统。常见类似的GUI框架还有zurb的foundation,google的materialize,百度也曾出过一个名为GMU的移动端框架。
  我个人来说,我并不喜欢这些gui框架,尽管他们简化了css,实现了一些很炫酷的效果,尽管我在项目中也用到过这些,尽管我不想承认我是绿茶。这些框架大的缺点是,千篇一律,所有的页面都是一个样子,一样的nav,一样的sidebar,一样的表单,连鼠标点上去放个光都一模一样。像我如果长了三条腿(虽然确实长了三条腿)别人会说我很别致让他们眼前一亮,但如果所有人都长了三条腿,web也失去其魅力了。另一个缺点是臃肿,一个css走100多k的流量,其js插件又大都依赖jquery,忍心么。
  当然,其为了解决响应式提出的栅格化html的思想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IOS & ANDROID系统的普及
  2009年之后IOS和Android的快速发展,导致WEB开发发生以下改变:
  1. html5在移动浏览器上优先实现,Android和IOS设备全面支持html5、CSS3,加速了IE消失
  2. 上网随时随地发生。鼠标点击、内容繁复的网页越来越简洁,响应式设计快速流行。
  3. APP和服务器交互大部分和网页一样基于HTTP协议,webapp,hybrid app的概念被提出。
  关于webapp,这里简单说下web相比原生的优势
  跨平台:常说的一次编译,到处运行
  免安装:打开浏览器,能使用
  快速部署:升级只需在服务器更新代码,而不像客户端需要更新版本
  超链接:可以与其他网站互连,可以被搜索引擎检索
  听起来刁刁的,这些优势却经不住推敲。首先,不同系统的用户使用习惯是不同的,ios用户返回按钮习惯在左上角,而安卓用户却习惯在屏幕下方的位置,产品经理问,那放在哪儿。呵呵哒不知道。其次,曾经看过一个调查报告,问用户更喜欢用客户端还是web端。
  喜欢客户端的用户远远超过了web端。你问我喜欢什么,我也是喜欢客户端。你问我为什么,我觉得比较有安全感吧,而且更新版本让我觉得很爽,很有存在感,让我知道我并没有被世界遗忘,让我知道你们产品在更新,在为我操心。另外超链接..我一个客户端要你seo干什么。这还没完,webapp的缺点还有一大把,大的缺点莫过于没有GPU加速,想要实现一个复杂一些动画,真是要了浏览器亲命了。其次网页是单线程的,加载dom时会阻塞js,导致的结果是,卡。一卡烦了,烦了关了,用户减一。
  而hybrid不同了,hybrid app的意思是混合原生应用,将需要频繁更新的页面作为web放在远程更新。这是一个靠谱的解决方案,BAT有很多案例,如微信发布的JS SDK,掌上百度和淘宝客户端Android版;
  当然这里边的坑有很多,有机会,我把我踩过的坑讲给你们听。
  NodeJS
  我纠结了一会node属不属于前端范畴的问题。我认为是属于的。
  解决高并发一直是后台哥哥们乐于讨论的问题,比如咱们的好近实时监控系统,理论上每个连接都会生成一个新线程,每个新线程可能需要 2 MB 配套内存。在一个拥有 8 GB RAM 的系统上,理论上大的并发连接数量是 4,000 个用户。随着用户的增长,咱们希望监控程序支持更多用户,这样,必须添加更多服务器。当然,这会增加业务成本,尤其是服务器成本。除了成本上升外,还有一个技术问题:用户可能针对每个请求使用不同的服务器,因此,任何共享资源都必须在所有服务器之间共享,到这里,技术到了瓶颈。node诞生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ode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更改连接到服务器的方式。每个连接发射一个在 Node 引擎的进程中运行的事件,而不是为每个连接生成一个新的 OS 线程,并为其分配一些配套内存。
  nodejs属于服务器端语言,在前后端分离这场圈地运动中是前端的一个有利武器,同时在前端自动化上也提供了大量的可编程工具(grunt,bower,gulp等),淘宝百度对nodejs的热度一直很高,自然而然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去年美团成立了美团酒店的团队,选择了node作为后台语言,圈走了后台大部分的工作。我在想,前端js加上node再加上对UI的技能需求,以后是不是前端工程师是不是该叫全端工程师了。
  P:我我对node只有粗浅的了解,也是以后希望学习的方向,不辩。
  BIG DATA
  大数据大概是过去几年火热的名词,我一大批同学听说数据挖掘年薪30万都嗷嗷嗷去做数据库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谈大数据其实都是在谈在海量数据下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智能推荐、实时分析等。不同公司的技术方案不同,我只列两个国内成功的案例:
  ? 京东个性化电商,场景包括基于行为、偏好、地域、时间、好友关系等维度,向不同的用户推荐不同的产品,不同用户搜索产品排序也不同…
  ? 百度地图东莞8小时迁徙图;百度搜索智能提醒
  ? 360手机卫士,电话号码防骚扰功能是通过用户的地域、身份、骚扰趋势,将标记的2.56亿个电话号码选出1000个和用户关联度高的,写入用户手机的10k的文本里,达到不联网不做任何网络交互的情况下,为用户防骚扰
  HTML5+CSS3
  这是这几年被说烂了的一个词,人人都在说HTML5,问HTML5是什么,他们也说不清楚,是酷,是炫,是酷炫。
  在我看来,HTML5只是一个三人成虎的东西,它吸引的眼球远超过了它提供的功能,HTML5只是提供了一些新的API,等于一个app从1.0升级到2.0增加了附近的人功能而已。而且其提供的API,也是在移动端试一试水,在pc端因为兼容的问题,始终不能被明媒正娶。pc端的开发还是以HTML4.0+CSS2为基准渐进增强。至于css3,它被人关注的动画,也是flash玩剩下的东西。
  移动端的飞速发展催化了HTML5的发展,HTML5的发展也促使各浏览器趋于标准化。
  这条标准化路上,微信功不可没,1024,围住神经猫,淘宝十年,LEXUS NX这些融合了大量HTML5+CSS3元素的页面让人印象深刻。
  此外,微软抛弃IE代号,开发edge,各大浏览器厂商的不断标准化,HTML5草案定稿,ES6草稿的不断实现与完善,前端之路看起来是一条京畿坦途,我充满期待。
  未来
  3D页游?WebOS? 虚拟现实?
  后,随着用户硬件性能的提升,网络带宽的越来越粗,传感系统,Retina,WebGL技术的日渐成熟,再加上O2O的蓬勃发展,上边这些会成为现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