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支付宝昨日午间突然发出这样一则声明。

  上月,银联提出非金融机构线下收单业务必须通过银联通道进行。

  支付宝那份态度强硬的声明被看做将和银联的矛盾公开化,同时也将舆论火力集体指向了后者。但支付宝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去年3月,支付宝推出物流POS支付方案,引入整合刷卡与货单信息管理功能的支付宝POS终端设备。运营一年多来,线下POS业务在支付宝整体业务中占比仍然很小。

  据接近银联的支付行业人士透露,支付宝停止POS业务不仅是因为银联施压。“以后的线下交易,POS不一定是主流,支付宝停止线下POS业务,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也涉及到自身方案的调整。”一位支付行业人士称。

  因此,在银联欲收编的大背景下,支付宝此时停掉POS业务,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有媒体点评银联此次发文系“动真格”,令第三方支付欲实现线上对线下的进攻此遇挫。但在支付行业人士看来,银联“收编”的想法同样很难实现。

  支付领域“三方角力”

  上月,银联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与此前“收编”议案不同的是,此次提出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编”时间表,明确要求在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届时,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交易结算需接入银行,而不能和银联直联。

  对于“收编”第三方支付的原因,银联在文件中称:“在多头连接方式下,非金机构普遍绕开银联网络,采取各种不合规手段开展业务,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成员银行的利益。”

  不过,在外界看来,收编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之争,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相互博弈。

  银联成立于2002年,是向商业银行提供跨行交易清算、方便银行卡支付的银行卡组织,主要收入来源是通道费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兴起后,银联的盈利模式遭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银联作为中国的银行卡组织,本身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旗下银联商务、银联在线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竞争。银联的优势在于线下POS收单、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第三方支付公司优势在于线上支付领域。

  据易观数据显示,2012年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46.6%、20.9%和11.9%的市场份额占据网络支付市场前三位。

  银行与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样存在博弈。如果第三方支付全部接入银联,银联将一家独大、掌握谈判话语权,因此银行在银联收编一事中表现并不积极;同时,又需要与这家银行卡组织保持良好关系。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也较为微妙,当前第三方支付为银行带来巨大交易量,掌握话语权,银行并不会单方面中止合作。

  银联难以实现“收编”愿望

  无论是从政策、开放趋势,还是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角度,银联“收编”第三方支付都难以实现。

  在政策上,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机构的央行2011年起已发放七波支付牌照,两百余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名正言顺”;7月,央行7月发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第26条规定,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