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wire="constructor"

  需要在Order.java中加入一个构造器


1.public Order(OrderItem item )  
2.{   
3.      orderitem = item;  
4.}
 


  XML配置文件


1.<?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2.<!DOCTYPE beans PUBLIC "-//SPRING//DTD BEAN//EN"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dtd/spring-beans.dtd"> 
3.<beans> 
4.    <bean id="orderItem" class="org.jia.OrderItem"> 
5.        <property name="orderdec" value="item00001"></property> 
6.    </bean> 
7.    <bean id="order" class="org.jia.Order" autowire="constructor"> 
8.        <property name="orderNum" value="order000007"></property> 
9.    </bean> 
10.</beans>
 


  三种注入方式比较

  接口注入:

  接口注入模式因为具备侵入性,它要求组件必须与特定的接口相关联,因此并不被看好,实际使用有限。

  Setter 注入:

  对于习惯了传统 javabean 开发的程序员,通过 setter 方法设定依赖关系更加直观。

  如果依赖关系较为复杂,那么构造子注入模式的构造函数也会相当庞大,而此时设值注入模式则更为简洁。

  如果用到了第三方类库,可能要求我们的组件提供一个默认的构造函数,此时构造子注入模式也不适用。

  构造器注入:

  在构造期间完成一个完整的、合法的对象。

  所有依赖关系在构造函数中集中呈现。

  依赖关系在构造时由容器一次性设定,组件被创建之后一直处于相对“不变”的稳定状态。

  只有组件的创建者关心其内部依赖关系,对调用者而言,该依赖关系处于“黑盒”之中。

  总结

  Spring使用注入方式,为什么使用注入方式,这系列问题实际归结起来是一句话,Spring的注入和IoC(本人关于IoC的阐述)反转控制是一回事。

  理论上:第三种注入方式(构造函数注入)在符合java使用原则上更加合理,第二种注入方式(setter注入)作为补充。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第二种注入方式(setter注入)可以取得更加直观的效果,在使用工作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setter注入依赖关系应用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