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很清楚,1997年,大多数互联网用户都是通过拨号上网,但终有,当用户可以长久与互联网连接时,他们将会从操作系统获取本地和网页内容,届时,浏览器和操作系统将同等重要。也是说,盖茨当时意识到,将来用户在一地将信息保存在互联网上以后,可以从另一地读取。
不幸的是,Active Desktop是一款超前产品,它过于耗费资源,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许多用户终选择使用Windows经典用户界面,而非Active Desktop,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是前者更快。在美国,Active Desktop还被当作一起针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的主要依据,原告方认为微软有意将IE当作Windows的一项功能,而非一款独立产品。
鲍尔默没从Active Desktop吸取到什么教训吗?是的,他没意识到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的潜力。谷歌再度偷学了盖茨的创意,在2011年推出了Google Chrome OS,一种完全运行于谷歌生态系统的云端应用的轻量级操作系统。与此同时,鲍尔默却将Windows 8和各个版本的Microsoft Office 2013拼凑在一起。Windows 8和Microsoft Office 2013都存在同一个弊病——它们希望成为既能在本地安装又基于云端的产品。
教训三:未能预见开源操作系统的重大威胁
鲍尔默另一个致命失误是,未能预见到Linux会对Windows构成巨大的威胁。鲍尔默也曾谈到过Linux和其他开源操作系统,他当时说:“Linux是瘤细胞,会给其触摸过的一切东西附着上知识产权的意味。”
鲍尔默始终认为,由于其在PC市场的统治地位,Windows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正是抱着这样的幻想,他将其他操作系统看作是小众、极客产品,仅仅适用于业余爱好者。鲍尔默坚信,电脑用户会不断购买微软新操作系统的许可。
他并未意识到微软的商业模式是不可持久的,等到2007年发布Windows Vista时,“Windows 堡垒”已开始出现裂缝。由于Vista存在大量问题,许多Windows用户并未升级,而是仍然使用XP。他们称,虽然XP是在六年前发布的,但“仍然足够好”。
与此同时,基于Linux开发的Ubuntu操作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多电脑用户的青睐,因为他们发现Linux的确是一个可行和免费的选择,能够用于日常任务。而另一款基于Linux开发的操作系统Android,也作为一个免费发布和定制的操作系统,成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平台。
Vista的失败导致微软迅速在2009年推出了后续产品Windows 7,相比前一代产品,Windows 7受到了更多的赞誉。但是,微软并未像对待XP一样,在六年时间内没有发布新版Windows,相反,它在2012年匆匆推出了Windows 8,距Windows 7的上市仅三年时间。不过,等到Windows 8问世之时,PC市场已经陷入崩溃,平板电脑销量不断飙升,微软事实上已经在移动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结论
实际上,每一位微软股东都很清楚,鲍尔默不是盖茨:后者是一位梦想家,而前者只是一个商人,只知不断榨取微软“现金牛”(即Windows和Office)的能量。正是抱着“Windows堡垒”坚不可摧的幻想,鲍尔默才未能吸取上面提到的三大教训,反而给了主要竞争对手谷歌以可乘之机,令其发现了盖茨颇具远见的战略,并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