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深拷贝与浅拷贝
作者: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 2015/12/1 10:38:46 ] 推荐标签:测试开发技术 .NET
拷贝有两种:深拷贝,浅拷贝。
当出现类的等号赋值时,会调用拷贝函数,在未定义显示拷贝构造函数的情况下,系统会调用默认的拷贝函数——即浅拷贝,它能够完成成员的一一复制。当数据成员中没有指针时,浅拷贝是可行的。但当数据成员中有指针时,如果采用简单的浅拷贝,则两类中的两个指针将指向同一个地址,当对象快结束时,会调用两次析构函数,而导致指针悬挂现象。所以,这时,必须采用深拷贝。
深拷贝与浅拷贝的区别在于深拷贝会在堆内存中另外申请空间来储存数据,从而也解决了指针悬挂的问题。简而言之,当数据成员中有指针时,必须要用深拷贝。
浅拷贝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假如有一个成员变量的指针,char *m_data;
其一,浅拷贝只是拷贝了指针,使得两个指针指向同一个地址,这样在对象块结束,调用函数析构的时,会造成同一份资源析构2次,即delete同一块内存2次,造成程序崩溃。
其二,浅拷贝使得obj.m_data和obj1.m_data指向同一块内存,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另一方。
其三,在释放内存的时候,会造成obj1.m_data原有的内存没有被释放(这句话,刚开始我不太理解,如果没有走自定义的拷贝构造函数,申请内存空间,A obj1(obj);也不走默认构造函数,走的是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何来分配空间直说,更不会造成obj1.m_data原有的内存没有被释放,这里刚开始我一直有疑问),造成内存泄露。
事实是这样的,当delete obj.m_data, obj.m_data内存被释放后,由于之前obj.m_data和obj1.m_data指向的是同一个内存空间,obj1.m_data所指的空间不能在被利用了,delete obj1.m_data也不会成功,一致已经无法操作该空间,所以导致内存泄露。 深拷贝采用了在堆内存中申请新的空间来存储数据,这样每个可以避免指针悬挂。
先说下自己的理解吧,浅拷贝,即在定义一个类A,使用类似A obj; A obj1(obj);或者A obj1 = obj; 时候,由于没有自定义拷贝构造函数,C++编译器自动会产生一个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这个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采用的是“位拷贝”(浅拷贝),而非“值拷贝”(深拷贝)的方式,如果类中含有指针变量,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必定出错。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是浅拷贝,只是对指针的拷贝,拷贝后两个指针指向同一个内存空间,深拷贝不但对指针进行拷贝,而且对指针指向的内容进行拷贝,经深拷贝后的指针是指向两个不同地址的指针。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ring
{
public:
char* GetChar()
{
return _ptr;
}
void swap(String&s)
{
char* tmp = s._ptr;
s._ptr = _ptr;
_ptr = tmp;
}
String(char*str)
:_ptr(new char[strlen(str) + 1])
{
strcpy(_ptr, str);
}
String(const String&s)
:_ptr(NULL)
{
String tmp(s._ptr);
swap(tmp);
}
String& operator=(const String&s)
{
if (this != &s)
{
String tmp(s._ptr);
swap(tmp);
}
return *this;
}
~String()
{
if (_ptr)
{
delete[]_ptr;
}
}
private:
char* _ptr;
};
int main()
{
String s1("abcd");
String s2(s1);
String s3("efghs");
s3 = s2;
cout<< "s1:" << s1.GetChar() << endl;
cout<< "s2:" << s2.GetChar() << endl;
cout << "s3:" << s3.GetChar() << endl;
return 0;
}
相关推荐
更新发布
功能测试和接口测试的区别
2023/3/23 14:23:39如何写好测试用例文档
2023/3/22 16:17:39常用的选择回归测试的方式有哪些?
2022/6/14 16:14:27测试流程中需要重点把关几个过程?
2021/10/18 15:37:44性能测试的七种方法
2021/9/17 15:19:29全链路压测优化思路
2021/9/14 15:42:25性能测试流程浅谈
2021/5/28 17:25:47常见的APP性能测试指标
2021/5/8 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