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的第二篇。(之一,之二)

  整体上有两种测试团队的模型,既然都有存在,自然是各有各的道理。城里城外的人倒不必互相羡慕,只是要观察对面的优点,分析自己的缺点,尝试做点事情补偿一下。

  所以,下面多说一点各自的坏处。

  独立的测试团队

  这个是的与程序团队打架的测试团队。

  好处

  独立团队,还是能保证一定的“公正性”的,比如在测试的终,横竖有人能不屈从于程序团队的要求隐瞒产品质量,而是的确会客观地评价质量。

  坏处

  当测试团队完全独立于开发团队的时候,常常有几个误区。

  1、程序团队是用来开发功能的,测试团队是用来查找缺陷的

  有了这个认识,要让两者打架不难了。

  2、更多的测试人员=更高的质量

  很多公司拥有惊人的测试人员比例,程序和测试基本上能到1:1,这个已经接近了造航天飞机的水平(50:80),但是质量……一般缺陷率都能达到航天飞机的一万倍左右。

  1和2是互相促进的,一旦拥有了1的认识,程序团队对质量不太在乎了,因为后面有人负责擦屁股,并为擦不干屁股而承担责任,所以自己只管按自己的兴趣编写代码是了;而留下的缺陷越来越多,自然需要更多的测试人员来解决。

  分散的测试团队

  好处

  每个团队都有测试人员,自然测试活动会被当作家里的事情来看待,有机会在很早的时候启动测试活动;由于没有后继的测试活动了,也没有人可扯皮了,所以组内的测试活动的效果会比较好。

  坏处

  常常有这样几个误区。

  1、人员不能共享,测试人员不足

  基本出发点,还是认为这几个测试人员是来帮助解决缺陷问题的,因此他们极有可能成为局部的擦屁股者。

  由于只能调用自己的测试人员,当然逐渐地几个人不够用了,也需要更多的测试人员。

  2、缺少总体质量的把关者

  由于所有测试人员都被当作小组的负责质量的人,产品终所有模块集成在一起的时候,质量由谁负责,成了个问题;集成后如何验证整体业务(而非技术),也是个问题。

  F型测试团队

  这是本人“次喜欢”的一种模型。

  如果历史问题已经形成,或者说不可能拆分掉专业测试团队,可以考虑这个形状。

  F的两个横线,代表分散的测试团队,是整体上测试团队的人员在项目成立时,分别被指派到程序团队中,协助在早期提升质量。

  而竖线,则表明他们定期向测试经理报告各小组的的进展,分散到各小组的几个测试人员之间也可以频繁通气,以便做好集成准备;并在几个小组都完成了内部的工作时,很方便地接管集成和整体测试工作。

  好处

  是当团队使用敏捷开发的迭代交付的时候,这几个测试人员还是可以进行很好的持续支持的,比如完成一个版本,测试一个版本。

  由于他们长期在项目组内工作,而且定期通气,所以接管系统测试会变得非常顺畅。

  坏处

  这个模型有些矩阵式的团队的确在用,不过需要很好的管理,确切说是文化,才能做好。

  个人感觉在操作这种团队的时候,整个大项目的经理(同时管理开发和测试的),必须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并随时防止程序团队和测试团队分化。

  实际上在很多时候,领导的作用都不再是管事,而是管人,是如何管理好多个团队之间的关系。

  小型测试团队

  个人感觉容易驾驭的团队。

  比如有20个人,4~5个程序团队外加1个测试团队。

  每个程序团队都各自负责自己的质量(不派驻测试人员),而那个测试团队则只负责业务层面的测试或称为验证,不负责质量。

  好处

  这种团队基本上是前面那个案例1(参考I和II)中的团队模型,由于当年的团队非常成功,所以非常推荐。

  这种团队的集成活动是由开发团队和测试团队一起完成的,两者都为此负有责任;但完成集成后,由测试团队自己做系统级的业务测试。

  整体上,是一种很“无我”的敏捷团队。

  坏处

  这种团队只在上面提到的那个公司见过一次,之后的团队似乎都没有采取这个形式的,表明这种形式不容易自然形成。

  不过,鉴于当年的效果如此之好,本人一定会在自己未来的团队中采用这个模型。

  而实际上每个公司,与其在那些很容易组建但同时很难做好的团队模型中挣扎,不如去尝试一下真正效果好的团队模型。

  很多人都很希望找到一种很容易做到,效果又好的模型(以及任何其他东西)。如果这种模型存在,人民都别炒房了,都来开软件公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