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快要启动了,感觉很兴奋,终于快要到战场了。需求是这次的头等大事,必须要搞清楚。良好和有效的需求获取要求我们必须搞清楚客户的实际工作范围,要明白他们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工作的实质是什么,怎么才能将工作做得好,他们希望我们做哪些事情才能帮助他们,我们自己也需要知道我们的系统在他们的工作中是处于什么样的使用场景。

当然,要搞清楚这些所有的信息,我们需要和客户进行深入和细致的沟通。需要理解我们的系统和他们工作中用到的系统的交互方式;还需要理解这个项目中牵涉到的各种利益相关人员,要充分的从他们的想法中得到他们的需求。毕竟,上一套软件系统,意味着新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

而只要是新的,有变更的东西,一定会使得组织的行为发生改变。做项目其实更多的是真实的获取到各种角色、各种职位的人对于项目的需求,然后按照涉众的重要性对需求进行排序,进行抉择。

做需求的需求工程师,需要掌握非常好的沟通技术和对人性、组织行为的深刻了解,同时具有良好的需求分析的能力。

管中窥豹,终知万事不离人。妙哉,妙哉!

下面是一段非常启发思维的例子:

必须理解主动的相邻系统的愿望和动机。这方面的知识总是会带来许多产品创新的机会。

例如:让我们考虑一个使用ATM的银行客户。不要把ATM视为一个自动化产品,而是把它看作是工作的边界。顾客目前处于工作的外面。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位银行顾客(相邻系统),她是一位走出办公室吃午餐的女士。她来到ATM面前。现在,她来到ATM面前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仅仅是现金?查看她的帐户余额?如果那是打算向她提供的全部东西,那么很遗憾,得分不高了。

让我们弄清楚她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她需要现金?她是打算在回办公室的路上付她的电费账单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让她有机会通过ATM来付电费账单?她是需要一些现金去买东西吗?为什么不扩展ATM卡的功能,让她可以作为借记卡在零售付款处使用?这样她不必先去ATM上取现金了。她是只想看看她的余额吗?为什么不让她能够方便的通过她的手机来做这件事?

当我们在研究这位女士想什么的时候,她还想什么?她是否希望银行确认每次现金提取,这样她的每月结算表可以告诉她每次是哪位家庭成员取的钱?她是否希望限制她的小孩取钱的金额?她是否愿意使用ATM?她是否更愿意在家里完成这些任务?或者是在超市购物时完成这些任务?或者更舒服的在咖啡屋中完成?

注意:为了理解业务,我们忽略了目前所使用的技术。尽管这似乎有些怠慢,但是我们只有忽略目前所使用的技术以及限制,我们才能发现一些机会,提供接近顾客内心的需要和想法的产品。

什么是业务?什么是更好的创新?突破目前的限制,来真正贴近用户的内心需要。这需要对人有多么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这是我想要做的。

这决定了一个事实:理解业务,理解工作才能作出好的,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一定要把这个当成一个突破口,把客户的业务,客户的工作理解透,才能确定产品的范围,确定产品用例。

我们都是聪明人,都知道需求是来自于人的。作为需求分析师,主要的工作是和人交谈,理解他们的需要。这其实也蕴含着一个本质:需求不是解决方案。首先要了解需求,然后才能根据需求去制定解决方案。这是基本也是实际的做事方式。

网罗需求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重要的还是需要倾听:两个耳朵,一个嘴巴,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