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测试的进度控制和团队管理
作者: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 2010/9/21 13:27:20 ] 推荐标签:
在很多时候,产品(或项目)总不能如期地发布(或结项),发布期总在不断地推延,推延。大的产品有时会延迟一个月,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这是个普遍现象,因为每个软件的测试过程都会受到诸多不定因素的影响。
近日,和业内同行聊起过如何控制产品的测试进度问题。我认为,延迟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但这种风险却可以尽量地降低。我不做测试已经8年了,但还是有一些深刻感悟。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测试计划,制定和执行计划时,注意几个原则:
1、务实原则
即,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轻诺;已经答应的事情,不失信。
测试计划应依据功能设计书制定,明确测试范围和发布条件,合理地分配和调度测试资源。并考虑版本的复杂度,和功能的成熟度,以及预期发布时间,实事求是地划分测试阶段,且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风险预估。
2、前紧后松原则
对于接手的任务,要做到“前紧后松,赶早不赶晚”,尽力地按时、甚至提前完成。Bug的发现也尽量密集在集成测试阶段和系统测试初期。
3、重者为先的原则
各种事务“按类别”、“分优先级”处理。分清轻重缓急,重者为先。Bug的处理也以功能性错误、死机死锁、致命等优先级为高,边缘死角问题为低的原则。
4、提前进入原则
国内很多软件企业,由于受测试人手、测试人员的编码水平、以及公司对测试的认知程度等因素影响,很难做到由测试人员来做单元测试和白盒测试,更甭说从设计阶段开始了。但是,测试经理应该尽可能地参与到设计阶段,及早地了解需求动向,为测试前期做准备。测试团队则应提前进入到集成测试阶段,而不是从系统测试才开始。
因为,做过单元测试后,集成测试再由研发人员来做的话,则很容易产生懒散心理。集成测试阶段,测试人员的进入,则能和研发有效地互动起来,把许多明显的bug拦截在提交系统测试之前。早在1998年,我提出这一想法并亲身实践。结论是,测试进入得越早,对后期的进度把控越有效。
二、辅助自动化手段
自动化测试框架,虽然优点很多,但由于时间、人力、物力成本投入太大,以及企业对测试的重视程度、不同软件的不同特性等诸多因素,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起码从目前来看,完全采用自动化还不太现实。
所以,可以把自动化测试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于有规律的、重复性强的、大数据量的,可批处理的,以及压力测试等,采取自动化测试。
三、处理好团队之间(研发和测试)的关系,做好团队的内部管理
1、走出误区
必须要走出测试的误区??即解除测试和研发的对立观念。
明确测试的目的、测试经理的职责、以及测试和研发两大团队的关系。测试的目的包括,验证产品符合需求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预警;衡量所测版本所处的状态。测试经理的职责包括,掌控产品(或项目)的测试过程;团队内外的协调沟通;测试资源(人员、工具)的安排调度等。
测试过程是两个团队的协作,而不是两大阵营的对垒。测试经理和开发经理,是两个团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而不是障碍。所以,作为测试经理必须要先走出误区,并对成员加以引导。
2、强调沟通
很多单位都赋予测试方面很大的权力,集测试、品质保证一身,这也是研发和测试存在矛盾的诱因之一。在黑盒、手动测试中,测试人员的业绩与个人素质,以及情绪有很大关系;而在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交流时,研发人员的情绪也非常重要。
所以,要强调沟通。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研发和测试双方都消除对立的观念,要统一战线。各种不同意见,应尽力地通过沟通、讨论的方式去说服,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去压服。
3、取长补短,经验共享,做同事的良师益友
想办法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如适当放权,在工作中兼顾员工的成长,以给成员以成感和满足感。
每个人的技术都并非全能,要善于利用资源,善于发现和运用各成员的优势能力,取长补短,协作互助地把事情做到好。如,调度各模块之间的负责人员进行交换、交叉、综合测试。鼓励成员经验共享,引导大家相互学习,并在他人思路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发掘问题;促进测试与研发成员之间的交流等等,使彼此成为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四、注重收尾阶段
收尾阶段的几个版本,我们通常称之为稳定期版本。此时,前期发现的重大bug已基本排除。产品进入稳定期后,测试方法和测试范围,应更注重客户思维,多站在用户的角度去验证产品符合需求的程度,去衡量版本所处的状态。测试工作需要更加缜密,容不得一点儿马虎和粗心大意。
进入稳定期的版本,应尽可能地减少改动,且版本间隔加长,以保证有足够时间进行全面测试。稳定期内发现的,不影响正常功能的问题,甚至边缘死角中存在的较重大问题,不要死咬不放,而应和开发经理、产品经理等相关人员进行讨论、评估风险。因为很多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改掉一个旧bug却会引起好多新bug。除非修改有的把握,否则不应该冒险,可把发现的问题写在说明文档里,引导用户避开,留给下一版本解决。
产品的稳定期期间,测试经理起到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
相关推荐
更新发布
功能测试和接口测试的区别
2023/3/23 14:23:39如何写好测试用例文档
2023/3/22 16:17:39常用的选择回归测试的方式有哪些?
2022/6/14 16:14:27测试流程中需要重点把关几个过程?
2021/10/18 15:37:44性能测试的七种方法
2021/9/17 15:19:29全链路压测优化思路
2021/9/14 15:42:25性能测试流程浅谈
2021/5/28 17:25:47常见的APP性能测试指标
2021/5/8 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