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于测试,有点忘我,甚至忘了我在做什么,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当然这个疑问,并不是刚开始有的,当还很单纯的时候,会觉得沉浸于测试好有意思,这里有缺陷,那里会宕机,想尽办法的让程序这样死,那样挂。对当时单纯的测试生活倍感兴趣,提高效率缩短测试周期的去干这事,毕竟想尽法子的去测缺陷测试周期总有瓶颈,但测出来的产品质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个人感觉良好。

  渐渐的成长,听到所测产品虽然无缺陷、零故障,但总是没有太多来自用户的称赞,甚至有些反面的说辞,思想还未完全转变任然沉迷测试的年轻人并未发现自己的不足,这责任理所当然的应该是产品设计者,继续沉迷测试生涯,不问世事。

  一次表彰会,结果让这个自认为在测试领域做的很不错的家伙感到难于接受。质量结果并不是那么出色的产品所在团队成为了大会的焦点。几个礼拜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以致于无心测试,东张西望的成为一个使用者的心态使用闲逛自己的产品。越用越纠结,越用越想死,怎么想做完这件事这么难,不那么明显的流程,不那么明显的交互,不那么确定的操作,用起来有点崩溃。

  第一次脱离了测试领域,成为了其他角色看待同一件事,这一次的换位思考让原本有点自豪的家伙感到一阵脸烫,心想自己这段时间都做了些什么。

  跳出自己给自己画的圈,理解产品定位,体会用户所需,参与开发设计,合理测试场景。串起整个过程,开始会比较痛苦,毕竟需要做的事情比之前多了很多,也没那么的专入了,但一段时间发现,明显突破了之前的测试周期瓶颈,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产品也变的更有灵性,并不是那么的死板像个机器结果。

  脱离测试的测试,用做生意来比喻:让自己原本固定的‘资金’流动起来,带有借‘资金’当本钱的做法。理解产品定位,体会用户所需,在前期的参与加入一定自己的理解思想,将产品的精髓吸收,大致心里有底,有这笔生意的投资大概多少可以估摸准了,随后的参与开发设计,加入一定的测试思维,无形的借用开发的‘资金’在开发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一部分的测试工作,外加一些单元测试摄入,部分设计单元测试更为合适,比起后期测试来说更合理。这些工作使得后期的测试工作非常顺手,甚至可以休闲的成为第一个用户来使用这个这套产品,享受另一种乐趣。

  如何脱离测试,在各个环节成为不同角色,如何提高在不同角色中的效率,甚至带动其他角色的效率。这种团队的磨合及整体效率的提升,这个过程才是有意思的,也需要各种软技能及工作之余的团队建设。了解团队每个成员的脾性,甚至了解他在做这件事可能会犯的错,对后期测试鉴定有很大的帮助,也会大大提高产品的整个发展速度。

  团队磨合带动生产力,下次有这么悠闲的再做分享。